【每日读经】路加福音 第二十四章 - 约翰福音 第二章(2025.09.27)

【每日读经】路加福音 第二十四章 - 约翰福音 第二章(2025.09.27)

2025-09-27
浏览量:184

psa


路加福音 第二十四章

 

主复活了(二十四112

 ·祂复活了(1~8)

  四卷福音书都有同样的记载,主耶稣是在七日的头一日从死里复活,所以教会称七日的第一日为主日,并在这一日敬拜主。

  妇女带着香料到坟墓,要照犹太人的传统风俗膏耶稣的尸身,妇女对主的爱并没有因祂的死而改变。

  耶稣从死里复活是最大的神迹,也是我们信仰的基础。主在受难前一再的预告祂要被交在罪人手中,钉在十字架上,第三日复活,果然照祂所预言的成就了。

  向妇女宣告主耶稣已复活的天使,路加将之记载为两个人,原因天使往往以人的形状出现。马太记载天使从天上下来,把坟墓的石头辊开,坐在上面,并提醒妇女有关主耶稣还在加利利时所说的话,这才使她们想起主的话来,并立即跑去向使徒报告,见证主的复活。

 ·信心迟钝的使徒(9~12)

  使徒听见妇女的报告,竟以为是“胡言”。主自己曾多次向门徒预告祂复活的事,但如今天使的宣告、妇女的见证,仍不能使他们接受这事实,难怪后世仍有许多人不信复活,得不到救恩。

  彼得和约翰跑到安葬耶稣的地方,看见细麻布、空坟墓,就心里希奇所成的事。后来,耶稣向他们显现,责备他们的刚硬与不信,门徒才确信主真的复活了。


祈祷 主啊,我感谢祢为我的罪而死,因祢从死里复活,我才得以称义。

 

以马忤斯两门徒(二十四1332

 ·以马忤斯路上(13~24)

  主复活当天的下午,在往以马忤斯的路上有两个门徒,他们可能在耶路撒冷亲见主被钉十字架,并听见妇女们说主复活的事。他们爱主及关心主,所以在路上谈论着所发生的事。主耶稣亲自就近他们,与他们同行,并参与他们的谈话。可见复活的主关心那寻求祂、思念祂的门徒,而且还愿意亲自与他们同行,解答他们的疑问。在我们人生的道路上,主岂不也与我们同行?只要我们常常寻求祂、祈求祂。

 ·主为门徒解经(25~32)

  当主亲闻两门徒对复活的事困惑不解时,祂一针见血地说出他们的无知,对先知的预言和神启示的话语信得太迟钝。在路上主与他们一直谈论,从摩西五经谈到众先知书,指出圣经都是为祂作见证,预言祂的受害至进入荣耀。藉着主耶稣这次示范性的查经,两门徒不但明白圣经,更对祂就是那应许降世的基督认识更多,心中就火热起来。

  两门徒对主耶稣的爱,及对神话语的渴慕,使他们不肯让主离去。当晚餐主亲自擘饼祝谢时,他们的眼睛就明亮,认出祂是主耶稣,但主忽然不见了。然而祂留下神的话、真理的道在他们心中,使他们热心为主作见证。


祈祷 主啊,我愿祢与我同住,并开我心眼,以致我能更明了圣经,更认识祢。

 

临别的叮嘱(二十四3353

 ·主果然复活(33~35)

  以马忤斯路上的两位门徒,既知道耶稣被害而且复活;加上在睌餐时,主又亲自向他俩显现,真是令他们喜出望外,所以他俩决定立时回耶路撒冷,要把这奇妙的经历告诉使徒。当他俩来到十一个使徒和众人聚集之处,尚未及开口时,众人首先向他俩说:“主果然复活,已经显现给西门看了!”当他俩正述说遇见主的事的时候,主再显现在他们当中。

 ·复活的主(36~43)

  根据四福音的记载,主复活后在地上四十日,先后十次向门徒显现,以证实祂确已从死里复活。复活后的主,身体虽有改变,但有骨有肉,不单可摸,并可吃烧鱼及蜜。复活的主;身上仍带着肋旁的枪伤和手脚上的伤痕(参约二十25、27)。复活主的灵体,不再被时间和空间所限制,即使在门窗都关闭的情形下,祂会突然出现说“愿你们平安”(参约二十26)。主复活后的一再显现,是要门徒信心坚定不要怀疑。

 ·临别的叮嘱(44~53)

  主耶稣在被接升天前,仍提到圣经关于祂复活的预言。门徒不信是因为不明了圣经,故此主一再勉励叮嘱门徒要仔细的研读圣经,并要祷告求神开他们的心窍,明白真道。又吩咐门徒要奉自己的名,传悔改与赦罪的道,从耶路撒冷、犹太全地、撒马利亚,直到地极,作主的见证(参太二十八16~20;可十六14~16)。


祈祷 主啊,我愿奉差遣为祢作见证,传扬福音。



约翰福音.jpg



约翰福音 第一章

 

道成肉身(一114

  基督教是一个启示的宗教。神藉着自然世界及人类历史中的事情启示祂自己。祂又藉着祂所拣选的先知和使徒,让他们听到祂的说话,然后再传给世人。在圣经中,我们看到神的说话与行动常常是相连的。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创一3);神对摩西说:“我下来是要拯救他们脱离埃及人的手。”神便藉着摩西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参出三7~8)。值得注意的是:圣经中用作“说话”与“行动”的字,是同一个字。

  基督教的核心是耶稣基督,祂是启示的高峰(参来一1~2),教会所宣讲的信息便是有关于祂的一切。故此,彼得说:“神藉着‘耶稣基督’传和平的福音,将这‘道’赐给以色列人。这‘话’……传遍了犹太。”(徒十36~37)约翰在叙述耶稣基督的生平前,在福音书的序言中也指出──耶稣基督是神的言语,是神的道。

  1. 道与神的关系(1~2):道自太初与神同在。

  2. 道与被造物的关系(3、10):万物藉着道而被造成。

  3. 这道是照亮人生命的光(4~5、9):这光能照亮人类的罪恶(参三19~20),也能引导人行走光明的道路(参十二36、46)。

  4. 曾有不少人为光作见证,施洗约翰便是其中一位(6~8),可惜世人不愿意接受这光(10~11)。

  5. 道成了肉身,将恩典与真理向世人显示出来(14)。神也应许,凡接受祂的人,祂便给予权柄作神的儿女(12~13)。


祈祷 亲爱的主基督,感谢祢愿意为世人道成肉身,藉此拯救人类的罪恶。

 

忠心的传道者(一1528

  一个忠心的传道者,他的责任是要传扬耶稣基督。虽然有人传扬福音,是出于结党纷争(参腓一15、17),亦有人传扬福音,是使用高言大智(参林前二1)。然而,忠心的传道者使徒保罗,仍是“定了主意……只知道耶稣基督并祂钉十字架”(林前二2)。

  忠心的传道者施洗约翰也是如此。当人问他“你是谁”,他就直言“我不是基督”。他引用以赛亚书四十3所说的话,指出自己只是耶稣基督的先锋及开路者(23),他亦清楚表明自己所施行的洗礼,只是洁净之礼而已(26)。

  施洗约翰的见证,除了澄清自己的身分与使命外,也清楚申明耶稣基督的身分、地位与使命:

  1. 祂虽然是在施洗约翰以后才临到世界,但祂实是在他以前(15),是在一切创造之先(参一1~2)。祂的地位比他还大,施洗约翰连替祂解鞋带也感到不配(27)。

  2. 从祂身上,我们领受恩典,并且恩上加恩(16)。当阅读福音书时,我们不难发现基督丰盛的恩典:祂乐意与撒马利亚妇人谈道、使瞎子看见、使死人复活、喂饱五千人……使徒保罗也曾经验祂的恩典而胜过一切的困难(参林后十二9)。  3. 旧约时代,人按着律法行事。但是耶稣基督来了,人不再需要像奴隶一般死守律法,而是像儿子一样,响应神藉祂爱子所表露的恩典。再者,藉着耶稣基督,我们认识真理,明白神的旨意。

  4. 耶稣基督乃是神启示的高峰,因为祂与父有密切的关系(参十七21),祂是父的独生子(18),祂与父原为一(参十30)。人藉着祂可以认识父神,因此尊敬祂,就是尊敬父神(参五23)。


祈祷 主啊,我愿成为祢忠心的传道者。

 

不能隐藏的信息(一2942

  旧约时代,先知得到了神启示的信息后,都不会把所领受的信息藏起来,不向他人宣讲。反之,他们有不吐不快的感觉(参耶二十9)。

  当施洗约翰见到耶稣时,他便立刻向民众见证祂,尽了他作先锋的任务(29~34)。约翰的两个门徒因此便跟从了耶稣(37)。他们也像约翰一样,没有将这见证隐藏起来,立刻向他们的亲人见证耶稣(41~42)。从约翰和他两个门徒的见证中,我们可以再次认识到耶稣的身分与使命:

  1. 祂是神的羔羊:施洗约翰可能想起“逾越节的羔羊”,因为此时已接近逾越节了(参二13)。逾越节是犹太人记念神拯救他们脱离埃及的日子。昔日天使要击杀埃及地一切头生的,而以色列人将羔羊的血涂在门框上,便可逃避这场灾难(参出十二11~13)。此外,约翰也可能想到以赛亚书五十三章“受苦仆人”的图画:“祂像羊羔被牵到宰杀之地……是因我百姓的罪过。”(赛五十三4~9)故此,羔羊有拯救、牺牲和赎罪的意义。耶稣基督为我们牺牲,背负我们的“罪孽”,拯救我们脱离死亡。

  2. 圣灵在祂的身上(32~33):耶稣基督传道的工作是有圣灵同工的。祂所讲的教训及所行的神迹,都满有圣灵的能力。

  3. 祂是神的儿子(34):约翰见证了祂的神性。

  4. 祂是弥赛亚(41):“弥赛亚”是受膏者的意思。旧约君王称为受膏者,是神所选召以服事神和百姓的人。耶稣是弥赛亚,神藉着祂,完成救恩的使命。


祈祷 当受赞美的羔羊基督,我要俯伏敬拜祢,并要事奉祢。

 

真诚的寻道者(一4351

  主耶稣曾应许说:“你们祈求,就给你们;寻找,就寻见;叩门,就给你们开门。”(路十一9)可见,能够得到真道的人,必须是一个真诚的寻道者。在这里,我们看到一个这样的人──拿但业。在他身上,我们可以发现一个真诚的寻道者的特质:

  1. 拿但业不满足于腓力对他所讲的道理,他要亲自看见这个救恩(45~46)。我们对信仰的追寻,是否只是停留在头脑上?我们有否亲自经历这个救恩?

  2. 拿但业内心常常渴望得见救恩(47~48):当耶稣见到他时,耶稣说:“看哪,这是个真以色列人,他心里是没有诡诈的。”拿但业立即说:“你从哪里知道我呢?”明显地,拿但业知道他内心的思想给耶稣看穿了。他正坐在无花果树下,按照犹太人的思想,无花果树代表着和平,人可在无花果树下乘凉和默想。可能在这时候,拿但业正在默想,渴望见到旧约预言的救恩,而耶稣知道他内心的思想。

  3. 从信心到信仰:曾有一位哲学家如此说:“我信,然后才明白。”(I believe, In order to understand)很多人认为需要穷透每一个道理,才可以接受一套信仰,但是真正的信仰要从信心开始。拿但业只从耶稣的几句说话中认识了祂,他便立刻承认说:“你是神的儿子,你是以色列的王。”耶稣看见了他的信心,便应许他将会看见更大的属灵真理(51)。

  当然,在拿但业寻找信仰的历程中,我们不能忽略了腓力。腓力没有跟拿但业辩论,只是带他去见耶稣(46)。可见让人亲自认识耶稣,比一些冗长的辩论更重要。


祈祷 主啊!我愿把握祢的应许。



约翰福音 第二章

 

第一个神迹(二112

  约翰福音常常给人这样的一个印象:表面上看来,经文的内容浅易,人很容易便明白了。但是再看深一层,内中蕴涵着深入的道理,人需要细心地寻索。这段经文记载了耶稣所行的第一个神迹(11)──将水变成酒。使徒约翰将这神迹记下来,乃是要表达一些更深入的道理。正如他说:“但记这些事要叫你们信耶稣是基督,是神的儿子,并且叫你们信了祂,就可以因祂的名得生命。”(二十31)这段记述迦拿婚宴的经文表达了几点深入的意义:

  1. 耶稣与祂的门徒被邀请参加迦拿城一个婚宴,耶稣的母亲也在其中(1~2)。从主耶稣参加这个婚宴,可见祂并不是一位避世主义者。相反地,祂的参与,使婚宴添上更欣喜的色彩。

  2. 神迹的发生(3~10),表达了耶稣对人的关怀与体谅。在东方,如加利利这些小乡镇中,热诚招待客人是一种礼貌。假若在婚宴中没有酒招待客人,主人会感到惭愧和不好意思。主耶稣所施行的神迹,挽回了主人的面子。从主的榜样得知,信徒对人的关怀与体谅是何等重要,何等富有意义!

  3. 犹太人认为“七”是完整的意思。经文中记载那里只有“六”口缸的水,这六口缸的水代表犹太律法主义的不足,而耶稣来了,取代律法的不足,带来救恩。酒代表基督所带来的新生命。约翰更描述耶稣命人将缸注满水,直至缸口,这是代表着基督带来的救恩之丰盛。


祈祷 主啊!感谢祢为我赐下新生命,好让我能与祢重建亲密的关系。

 

基督的忿怒(二1325

  主耶稣在迦拿城行了第一件神迹之后,约翰便记载他公开传道期间第一次到耶路撒冷去。祂是照犹太人的规矩,往耶路撒冷去守逾越节。在守节的期间,祂行了许多神迹(23),更重要的是,祂曾洁净圣殿,再次表明自己的身分与使命。

  祂表明圣殿并不是一个商业的市集(16)。圣殿中有卖牛羊鸽子的,并有兑换银钱的贩子,本来是为远道而来过节的人而设的,使他们可以购买祭物,亦可找换金钱捐献。只可惜这些贩子都受到祭司们的包庇,使祭司从中收取不少利益。因此,主耶稣要把人连牛羊都赶走,又推倒兑换银钱的柜台。祂的行动,是对当日“商业化的宗教”的一种挑战。今日一些教会也充塞着各种商业化的行径,重视物质过于神,这也是主耶稣所不喜悦的。若参看其它福音书,主更申明圣殿是“祷告”的地方(参太二十一13;可十一17;路十九46)。

  祂宣告自己的主权与使命。当祂赶走买卖牛羊的人,推倒兑换银钱的柜台时,祂宣告说:“不要将我父的殿当作买卖的地方。”(16)祂表明这是“我父的殿”,意思说祂是父神的儿子,祂的行动是建基在祂的身分与主权上。后来祂又将自己的身体比作圣殿(19、21),祂预言自己的身体将会从死里复活。祂的门徒后来才明白祂的意思。

  祂洞察人心(23~25)。不少人看见主耶稣行了神迹便信祂,只是耶稣明白他们的内心,他们只是看见了神迹,一时感情激动才信祂而已,却不是清楚明白祂的使命而相信祂。今日我们为何信祂?是为祂的神迹?抑或祂是拯救我们的主?


祈祷 主啊!祢是全知全能的神,求祢教导我能按祢的心意去行事为人。


──《新旧约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