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读经】马太福音 第八 - 十章(2025.09.07)

【每日读经】马太福音 第八 - 十章(2025.09.07)

2025-09-07
浏览量:97

psa


马太福音 第八章

 

寻求者得医治(八113

 ·医治痲疯病人(1~4)

  “痲疯”一词在圣经中包括几种严重的皮肤病(参利十三章);患者被视为不洁净,要与社会完全隔离,并且要撕裂衣服,蓬头散发,遇见人时高喊自己不洁净。染上此病的人,往往会被人当作已死的人一样看待,因此,他们不仅要忍受肉身上的折磨,他们的心灵也要承担极度的痛苦。

  耶稣不顾律法的规定,伸手触摸病人的身体──是一个表明深切同情、体恤和接纳的行动。为着显示自己并不是要废除律法的既定程序,他又吩咐那蒙医治的人去献规定的祭,好让祭司证明他的洁净,因而可以重过正常人的生活。

  其实,耶稣随时都愿意伸出怜悯的手,扶助一切寻求祂的人。今天我们若存着谦卑、信靠的心来到祂面前,坦诚表白自己的软弱和需要,正如那患病的人一样,我们也可以体会他那无尽的能力与慈爱。

 ·医治百夫长的仆人(5~13)

  “百夫长”是罗马军队中统管一百名兵士的将领。这位驻防迦百农的外籍长官有两方面不寻常的表现:首先,他为一名奴仆的疾病而焦急,并竭尽所能加以救助;其次,他对耶稣所表现的信心,是耶稣从未遇过的。耶稣原准备随他回家去,但因看见他的信心而感到不必亲自前往。耶稣还预言有一天,将有很多外邦信徒,要在天国里与以色列人的先祖分享永生的福乐;然而,那些没有信心的犹太子民,却要失去原可承受的天国福分。

  百夫长的仆人是在离耶稣很远的地方得着医治;这神迹再次显明耶稣的荣耀与能力,祂总不会拒绝任何凭着信心来寻求他的人。


祈祷 求主赐我充足的信心,好叫我能够更深体会祢的大能和怜爱。

 

作门徒的条件(八1422

 ·医治许多病人(14~17)

  耶稣继续在迦百农医治患病的人,其中包括彼得的岳母。祂“只用一句话”便医好被鬼附着的人,可见祂的话就是满有权柄的命令,也显明祂是全能的主宰。

 ·测试准门徒(18~22)

  “渡到那边去”是指渡过加利利海,目的在避开挤拥的人群。这时有两个人先后走到耶稣面前,自动表示要跟从祂。从耶稣与他们的对话中,我们可以明白作门徒的一些先决条件。“狐狸……地方”这句话,绝对没有包含任何埋怨的意味,而是要强调付代价的重要性。“人子”一词在新约中除了一次是用来称呼耶稣外,其余全是耶稣的自称。耶稣在世的生活既是清苦与贫寒的,凡愿意跟从祂的人,都应准备接受同一际遇。因此,耶稣要求人在未正式踏上跟从祂的道路之前,必须以面对现实的态度,计算清楚所要付的代价。

  十字架的道路是一条牺牲的道路;走在这路上的人,要有为主完全舍己的决心,纵使面对苦难也不后悔;不愿意付代价的人,不配作主的门徒。

  另一个自愿跟从耶稣的人,答应在办妥重要的家事后便委身给主,其实这只是他推搪的借口,目的在把跟从主的事一直拖延下去;耶稣却认为宣扬天国的福音是刻不容缓的,而埋葬死人的事可留给没有属灵生命的人去做。人若立定决心跟从主,他便不应再让任何事物拦阻这心志的实现。

  在你的生命中,是否还有一些东西比委身跟从主更重要?是甚么影响你对主既不冷又不热?起来吧!靠着主把一切的拦阻挪开,作一个切切实实跟从主的信徒。


祈祷 求主助我做个忠心、坚定跟从祢的门徒。

 

得胜的能力(八2324

 ·平静风浪(23~27)

  加利利海的面积很小,从南到北十三哩,从东到西最宽的地方只有八哩,但由于附近地势的影响,当冷风吹袭的时候,风力往往猛烈无比,平静的海面,可以在一剎那间变得波涛汹涌。“暴风”在原文的使用上是一个具有强烈意义的字,要表达极其凶猛的风暴威力。耶稣指摘门徒对神的看顾和能力缺乏信心,随即以带有权柄的话语吩咐巨大的风浪平静下来。

  耶稣不仅在昔日是风和浪的主,祂在今天同样能引导我们渡过人生的大小风暴。每当疾病、困惑和痛苦临到时,我们在祂那里可以找到安慰他保障,有祂同在的平安,是任何恶劣的环境所不能夺去的。

 ·医治被鬼附者(28~34)

  加大拉位于加利利海东面,是该区的首邑。那两个被鬼附的人的光景是相当可怜的,他们的灵魂被撒但的势力控制,以致严重精神分裂,并且完全丧失自我。其实,在今日的世代中,也有不少像他们一样的人,他们被罪恶的洪流淹没,失却了正确的人生目标和方向,我们有责任带领他们认识救恩,使他们从罪里得着释放。

  被鬼附者对耶稣所说的话,显示鬼魔承认耶稣的神性,并且知道终有一天祂会彻底消灭牠们的势力,使牠们永远受惩罚。耶稣看重一个人的灵魂得医治,远比一大群猪更有价值;加大拉人的看法却相反,他们反而埋怨耶稣带给他们金钱上的损失,还要求祂离开那地方。

  我们今天活在一个更重视消费的社会中,不少人只顾追求物质上的丰富,并以此来衡量生命的价值;然而,这并非主耶稣所看重的,他也不愿意我们把轻重倒置。


祈祷 全能的主,我愿对祢有完全的委身和信靠。



马太福音 第九章

 

人子的权柄(九18

  耶稣医治瘫子的事,是发生在迦百农的一所房屋里面。迦百农位于加利利海西北岸,在当时是一个繁荣的市镇。这城称为耶稣“自己的城”,是因为祂以此作为工作的总部。其它福音书记载此事迹时,进一步说明瘫子是由四个人用褥子抬来的,他们见屋子里挤满了人,便从屋旁的梯级上了平房顶,然后将盖搭屋顶的瓦块拆通,把瘫子从屋顶缒下到耶稣跟前。这行动证明他们对耶稣抱有极大的信心──他们不仅晓得把需要带到主面前,就是在遇到困难与阻滞时,他们寻求主的决心也没有丝毫退减,这样的信心,是主看为宝贵的。当你遇到困难时,你是否立刻想到要寻求主的帮助?你有否凭着信心把一切的问题向他坦诚表白?

  耶稣藉着这个机会,公开宣布自己在地上有赦罪的权柄。疾病未必是个人犯罪的结果,但这瘫子的情况有此可能。文士认为耶稣说了僭妄的话,因为他正在行使神的特权;从耶稣的角度来看,无论说“你的罪赦了”或说“你起来行走”,其实都一样容易;但文士却认为耶稣只会舍难取易,因为赦罪是属内在的范围,有否实效根本无从对证,但医病的果效是可以实时看到的。无论如何,耶稣藉这神迹清楚显明祂拥有神的大能与权柄,能赦免人的罪恶,也能医治人肉身的软弱。

  罪恶不但损害了人类与神之间的正常关系,它也是人间疾苦的主要因由。惟有藉着神的儿子耶稣,我们的罪恶问题才可以彻底解决,我们才能够与神和好。在这个不信的世代中,你愿否尽上信徒的责任,传扬这赦罪与和好的信息?


祈祷 求生助我更坚定地信靠祢、更积极地传扬祢。

 

爱的呼召(九917

 ·呼召马太(9~13)

  马太又名利未,原是个在迦百农码头区的税站替分封王希律征收税款的人。他跟从耶稣之后,在家里设宴款待耶稣和其它门徒,这事却引起法利赛人的非议。“法利赛”是“分别出来”的意思,这派别的人严守摩西律法和口头遗传,并视那些没有同样遵守的人为“罪人”。耶稣郑重地向他们指出祂来世的目的,正是要拯救那些承认自己罪孽深重、感到需要救主的人。“康健”、“有病”是比喻人的属灵景况;“义人”在此是指自以为义的人。耶稣还引用先知何西阿的话,说明怜恤别人远比恪守宗教规条是更蒙神悦纳的。

  我们平常用怎样的眼光去环视周围未信主的人?是否觉得他们虽无过犯却面目可憎,以致不屑与他们为伍?面对人群中的边缘青少年、释囚或其它不幸者时,我们是否认为他们的灭亡是咎由自取呢?别忘记从前我们在神面前的景况也同样是可怜的,只是主把我们拯救过来。因此,我们岂不应该把握机会接触他们,向他们传扬主的大爱?

 ·讨论禁食(14~17)

  耶稣时代有不少宗教团体,都在犹太人的禁食节日以外另行禁食,作为信仰上的一种自卑与哀伤的表现;约翰的门徒也没有例外。耶稣在答复询问时,指出其实祂的门徒也要禁食,但不是在现今,而是在新郎(比喻祂自己)离开他们之后。跟着,耶稣以新旧难合的比喻,说明自己所宣讲的天国信息,必须有新的形式表现,与犹太教的仪文主义并不相配。若把未经洗水的新布补在旧衣服上,新布会在洗濯时收缩而使衣服更呈破损;若把仍在发酵的新酒倒在已失去弹性的旧皮袋里,皮袋会因承受不住发酵所产生之压力而破裂。新旧信息与观念之不相容,也是如此。


祈祷 求主以祢的大爱激励我,叫我晓得用祢的爱去爱周围的人。

 

大能的彰显(九1826

  马太福音在这件事上的记载比其它两卷符类福音精简,从其它两卷福音书中,我们知道这管会堂的人名叫睚鲁。“管会堂的人”的职责是管理这座建筑物,以及安排崇拜的程序。由于会堂同时是犹太人的小区中心,所以管会堂的人不论在宗教上和社会上,都具有崇高的地位。可见睚鲁亲自来找耶稣,显然不是一件寻常的事,这行动充分表明他对耶稣的谦卑与信靠。

  摸耶稣衣裳的妇人患的“血漏”,是一种妇科病症,在当时的宗教礼节上是定为不洁净的。患这病的人,除了要忍受肉身上的苦楚外,还要承担被歧视而带来的精神压力。这可怜的妇人不想公开露面,她相信即使只摸一下耶稣衣裳的繸子(犹太人根据律法规定,在外袍四角缝有繸子,用来提醒自己遵行律法),自己便可以不药而愈。耶稣却故意让她有机会说出实情,目的是要当众称赞她的信心,并且宣布她已得着完全的康复。

  睚鲁家里的“吹手”,是一些专业哭丧者,受雇于办丧事的地方。耶稣宣称小女孩只是“睡着了”,是因为对他来说,吩咐死人复活就像唤醒睡着的人一样容易。

  这两个医治的事例都在表达同一信息:信心是人蒙神悦纳的决定性因素。对那些凭信心寻求祂的人,耶稣愿意随时作出适切的反应,满足他们一切的需要。很多信徒在遇上困难时不晓得立刻交托神,要等到穷途末路时才想及向神投靠,结果让自己白白忍受了不少不必要的苦楚。有些信徒在交托后依然放心不下,以致终日活在彷徨与恐慌中,这也是不对的。让我们从今天开始,学习真正信靠神的功课吧!


祈祷 主啊,我信,但我信心不足,求主加添。

 

信心的考验(九2734

 ·医治瞎子(27~31)

  犹太人世世代代都在等候着弥赛亚的来临。在他们流行的观念中,这位弥赛亚是大卫王位的传人,要拯救他们脱离外族的统治,也要带领他们征服全世界。耶稣并没有对瞎子们的呼求作出立时的响应,直到他们走进房子去,祂才跟他们对话。耶稣这样做的目的,是要考验他们的要求是否出于诚意、信心是否真确。在感情高涨的群众中高声呼喊是容易的;然而,耶稣却要他们单独来到祂面前,切实地面对自己的问题和需要。他们得蒙医治,再次显明了信心的能力。耶稣吩咐他们不要把这件事张扬,因为祂不希望别人误解,以为医病赶鬼是祂最主要的工作。

  在我们每天的生活中,真正要紧的往往不是我们在众人面前作了些甚么,而是我们单独与主相处时所作的一切。祂要我们诚实的面对自己,承认自己的软弱和限制,并且把一生交托给祂,相信祂能够把我们塑造成合乎祂使用的器皿。

 ·治好哑巴(32~34)

  耶稣把鬼赶出,使哑巴能说话,这件事引起了群众和法利赛人不同的反应,前者的态度是惊讶与希奇,后者却是恶意的憎恨,还指控耶稣是与鬼王同属一党。

  一个人内心的感受,往往会在他所看见的事物上涂上色彩。群众迫切的需要使他们相信耶稣的能力、赞叹祂的奇妙;而法利赛人的固执与骄傲,却使他们把耶稣看作一个与邪恶势力勾结的人。

  我们若像法利赛人一样,不肯在主面前谦卑降服,把自己的意志和生命完全献上,祂就不能为我们作甚么。固执和骄傲的结果不是别的东西,乃是我们属灵生命中无法弥补的亏损。


祈祷 主啊,我愿将一生呈献给祢,求祢按祢的心意塑造和使用。

 

待割的庄稼(九35~十4

 ·周游传道(35~38)

  耶稣在各城镇里的工作范围,包括了教导、传道和医治三方面。“怜悯”这个字,表示发自人心灵最深处的体恤与同情。“困苦”含有备受威胁的意思;“流离”原指筋疲力竭。“如同羊没有牧人”这句话,暗喻耶稣以自己作为犹太百姓的真正牧人,耶稣深知他们如果跟随了错误的领导人,便会招来灾难。“要收的庄稼”是比喻百姓对天国信息的迫切需要。当耶稣面对那些无领袖的群众时,祂眼里只看见田间已熟的庄稼,正等待着足够的工人前往收取。

  耶稣的内心时刻所关注的,只是别人的问题和需要;祂的一生,也是为了别人而鞠躬尽瘁。一个为他人而活的人生,才具有最崇高的生命价值。你每天是否只顾自己的事情,以致忽略了旁边的人的需要?你对社会上的不幸者是否已漠不关心?你对失丧人心灵的呼声是否已置若罔闻?一个只将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的信徒,其实正过着与主的心意背道而驰的生活。



马太福音 第十章

 

 ·十二使徒(1~4)

  “十二”是以色列支派的总数;耶稣设立十二使徒,表示祂重建的百姓──真以色列。“使徒”是“被差遣者”的意思,而这被差遣者是带着差遣者所赋予他的权柄。使徒的名字在其它福音书中也有出现,但排列的次序不同。巴多罗买可能就是约翰福音里的拿但业;达太是指路加福音中的“雅各的儿子犹大”;西门是奋锐党人,表示他是(或以前是)反罗马政府组织的成员,“加略”可能是犹太地的一个市镇。

  耶稣呼召不同背景和经历的人作门徒,宣扬天国的福音。没有收割庄稼的人,收成的工作便永远无法完成;祂昔日需要工人与祂同工,今天祂同样差遣你去引领人明白救恩。


祈祷 主啊,我愿尽上信徒的本分,努力传扬福音。

 

门徒的使命(十520

  这段经文的内容包括耶稣差遣使徒出外传道前的嘱咐(5~15)和有关将来的训勉(16~20)。

 ·工作对象(5~6)

  在有限的工作时间内,门徒要先集中向犹太人传道。耶稣并非不顾及外族人的需要,而是他们接受救恩的时候还没有到,直到祂复活以后,祂便赐下往普天下去传福音的大使命。

 ·工作内容(7~8)

  与耶稣自己的任务相似,包括传道、医病、赶鬼。“白白……舍去”表示天国的福气既是从神那里白白得到的,门徒也要甘心情愿地传给别人而不藉此牟利。

 ·路上装备(9~10)

  甚么也不要带,只信靠神会籍他人供应一切需要。“带”字有“特地添置与获取”的意思。门徒必须赶快地、专心地工作,无暇费神添置衣物。

 ·居住安排(11~13)

  “好人”指“配得上的人”;招待神的使者是荣耀的,不是苦差,只有配得上的人才有资格这样做。今天我们若有机会接待宣教士或传道人,我们应该为此感恩。“请他的安”表示为他祝福,愿他得到从神救恩而来的内心平安。

 ·撤退方法(14~15)

  拒绝福音的地方,门徒要在离开前把脚上的尘土跺下去。这行动声明他们已尽了责任,拒绝者要在神面前受严厉的审判,并且难辞其咎。

 ·准备受逼迫(16~20)

  耶稣以“羊进入狼群”来比喻门徒日后传道所遇的危险。他们防卫的方法不是依靠武力,而是用智慧与驯良。他们为信仰答辩的说话不是出于自己,而是来自圣灵的感动和教导。神藉圣灵与我们同在的应许,也成了我们胜过苦难的保证。


祈祷 主啊,我在这里,请差遣我。

 

前面的逼迫(十2133

  这段经文接续上段,是耶稣对门徒预告日后传道所遇的逼迫而作出的勉励。

 ·逼迫的来源(21~22)

  是由家人以致众人。有时信徒所面对最困难的抉择,就是在向主尽忠与顺服亲友之间作出取舍。

 ·逼迫的限度(23)

  “人子就到了”可能是指主后七十年耶路撒冷遭神审判而沦亡于罗马人手上的事。

 ·遍迫的必然性(24~25)

  “别西卜”指鬼王撒但。耶稣既被骂为鬼王别西卜,祂的门徒自然难免受迫害。可见我们不能只求分享主的荣耀,也要分担祂的痛苦,凡拒绝参与争取战果的人,就不配分享得胜的果实。

 ·要勇敢传扬(26~33)

  门徒不必惧怕任何人,因为真相终会有大白的一天,就如迫害者的横蛮无理、信徒的正直良善等,都将要显明出来。那些暂时未被公开或未被接受的真理,也要广泛传扬开去。既然惟有神才有权柄把人的身体和灵魂都一并毁灭,祂才是人当惧怕的真正对象;然而,神对信徒是何等爱护备至,信徒又何惧之有?

  我们每天所遭遇的事,若没有神的允准,都不能临到我们身上。因此,我们大可以把祂那无微不至的爱作为盼望的根基,勇敢地去面对人生的大小风暴和挑战。

  这段经文还告诉我们,人在今生怎样公开对待耶稣,决定了他在末日审判时所受的待遇。我们若在今世向祂尽忠,祂将来也必向我们显明祂的忠信;我们若以跟随祂为光荣的事,祂也会以承认我们作仆人为祂的光彩。你愿意怎样对待耶稣?


祈祷 求主助我不论在任何的景况中都学习向祢尽忠。

 

抉择与报赏(十3442

 ·作门徒的代价(34~39)

  人面对耶稣时所产生的不同反应──相信或拒绝,往往把人分隔成两个不同的阵营,甚至连家庭的成员也不例外。不少信徒在信仰上备受家庭的压力,例如父母的反对、家人的嘲讽,亲友的轻视等。若果他们必须在信仰与家庭之间选择一个效忠的对象,他们应把耶稣放在首要的地位上,胜过世上所有的人。当然并不是每一个信徒都必定会遇上这样的景况,但这抉择的原则是他们必须紧记的。

  “背十字架”的意义,在当时来说是要背负各样令人极难受的重担,这表示做门徒的人要准备为主受苦,甚至被人钉十字架。那些对主不忠心、只顾保存肉身生命的人,将会失去属灵的生命;那些甘愿为主舍弃享受与生命的人,却要得着永恒的生命。

  今天有没有甚么东西成了你跟随主、专心爱主的拦阻?是你凭己意所定下的人生目标?或是物质享受、异性朋友,甚至是你自己?就在今天,靠主的力量胜过一切的拦阻,做一个他喜悦的信徒吧!

 ·接待主仆的赏赐(40~42)

  犹太人常认为接待一个人的使者,就好像接待了那人自己一样;对一位使者表示尊敬,也就是对差他的人表示尊敬。耶稣用这犹太人熟识的观念,指出凡为神的缘故以爱心接待祂仆人的人,不能不得着神的赏赐。“接待”可以包括欢迎到来、接受教讯。“小子”可以指年幼的门徒。

  神不会忽略任何为祂的名而表现的爱心与关怀,就算我们所能做到的是何等微不足道,神也不会轻看。今天就让我们开始留意察看,我们可以为神的缘故,向那一个人表达他所赐的爱。


祈祷 主啊,我愿立志做一个爱祢、付代价跟从祢的信徒。


──《新旧约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