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西结书 第四十八章
应许之地(四十八1~14)
·得享福气之应许地(1~7)──先知以各支派分享神的应许地作为异象的结束,实在很恰当。在神子民的历史中,迦南是万民向往的应许地──流奶与蜜的甜美平安福地,能进入这地是很大的祝福,否则便是惩罚(参申三23~29,三十二48~52,三十四1~5)。摩西因为在以色列人中没有尊神为圣,得罪了神,所以迦南美地对于他只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地方。以色列民被掳到巴比伦,被逐出赐福之地,也正是同一原因。以西结在结束异象时,藉着各支派都能分享神的应许地,给以色列人带来复兴的盼望。至于希望是否能够实现,那就视乎他们是否能够遵行神的诫命和训诲了。
能否得享神国的平安是信心的问题,在事前并没有证据可寻,只能凭着信心和基督的应许接受,倚靠圣灵的帮助努力求神喜悦。然而希伯来书的作者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提示:“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实底,是未见之事的确据。”(来十一1)今天,我们或许尚未进入神的国,享受永恒的福乐平安,但以西结的异象已经是一个很好的保证和激励。
·分别为圣之地(8~14)──四十五章已经提过神吩咐以色列人都拨出一份土地归祂为圣,这里则作了进一步的说明。最重要的一节自然是:“这地不可卖,不可换,初熟之物也不可归与别人,因为是归耶和华为圣的。”(14)这节经文向我们提出一个最重要的基督教信仰原则,是很多信徒很容易忽略的,也正是魔鬼试探主耶稣最厉害的武器:属灵的与属世的交易。这些交易,在表面来看是无关痛痒的,但在骨子里却是犀利的灵性毒药,吃了保证叫我们不能得享主的平安。
思想 我在生活中有没有留下给主的时刻?我的心中有没有一个永远只容许神进入的空间?我的生命和家庭是否带有基督的标记?
神之城(四十八15~35)
“横峰直岭”是不难领会的道理。
以西结在异象中提到圣殿和圣城,一方面列举图则和地界的尺寸,令人以为是属于世上的建设;另一方面,他又利用各种象征性的文字,带出深度的属灵意义。因此,我们或许会问,究竟他是在记述以色列的历史,还是想告诉读者信仰上属灵的真理?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应该深入思想本段(甚至可说是整个异象或全卷以西结书)的中心句:“从此以后,这城的名字必称为‘耶和华的所在’。”(35)
在先知看来,这一节经文可能是他的国家和他个人生命要努力的目标和方向。因此便放在整卷书的最后,作为最终的高潮,就好像大音乐家韩德尔著名的作品《弥赛亚》中最后一首合唱曲“阿们颂”一样。无论教会或是基督徒,他们一切努力都应以建立神之圣城为首要。
基督教伟人圣奥古斯丁的名着《 神之城》对于这个主题有很清楚的阐释。当国势强盛的罗马帝国被日耳曼民族消灭时,他的评论是:“世界最大之地毁灭了,但是 神之城却是永存的。”“这两个城市是由两种不同的爱所建筑──世上之城由爱己而轻视神之心所造成。天上之城却由爱神而轻视自我之精神所建造。前者夸耀自己,而后者则以主为夸耀。”
当以西结为全书作结时,他所说的话(35)正好提醒我们,我们所建立的城,如果要称为耶和华的所在,就必须用以神为夸耀的态度去建造才会成功的。
思想 我建造的是怎样的城?是否配称为耶和华的所在?
“你们若真与基督一同复活,就当求在上面的事”(西三1)。
但以理书 第一章
生命的永恒(一1~13)
有人活着为学问,“活到老,学到老”也许是那些人的格言;有些人活着为爱情,因此他们会为情轻生;也有些人活着为名与利,甚至不理人家死活地去巩固自己的地位;当然也有些人为食而活,故此他们会说:“日捱夜捱为两餐”,也喜欢叫人请饮茶作为办事的酬劳。试问以上的生命取向,是否有永恒的价值呢?
这卷书的主要人物是但以理和他的朋友,他们本属以色列国的宗室和贵冑,而且是相貌英俊,满有学识和聪明的少年人,却因以色列国的衰败,成了巴比伦的俘虏;但由于巴比伦王选中他们入宫,愿以三年的时间教育和培养他们,以致能侍立在王的面前。那样不是不幸中的大幸吗?最小可以保存生命和有一定的享受啊!然而,他们没有忍辱偷生去服从巴比伦王的命令,因他们持有生命的永恒取向。
·洁净自守的生命(1~8)
巴比伦王处处想把但以理和他三位朋友同化,首先是教他们迦勒底的言语(4),其次是给他们改名(7),甚至王派定将自己所用的膳和所饮的酒给他们(5);无疑,言语和名字也不叫生命受损害,但若不用王的酒膳,就要面临因饥饿而死。然而,“但以理却立志不以王的膳和王所饮的酒玷污自己”(8),原因可能是那些饮食不符合犹太律法的洁净条例,或曾祭过异教偶像(参出三十四15;结四13)。
·轻看享受的生命(9~13)
但以理不因物质的享受,于美酒佳肴之中堕落;反之,他情愿求得素菜和白水,存着莫大的信心仰赖神而活(12~13)。
思想 请问你现在的人生目标是甚么呢?那目标的价值可存多久?
神奇的恩福(一14~21)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是一句中国箴言;说这话的人,用意大底是安慰那些有所失的人莫太难过,谁知失去的东西不会带来更大的祝福呢?无疑,有人认为那个只是“阿Q精神”,自我安慰的话,失去的始终是失去,若想失去之后有更大的得着,乃是梦想或只能期待神迹出现。
本书中,但以理确实经历失去之后,得着更大的祝福:
·失去美酒佳肴(16)
王的酒膳相信比众人的丰富和美味;然而,但以理立志不用王的膳和不饮王的酒,免得玷污自己;因他的拒绝而失却品尝各样美食的机会,换来的只是素菜和白水。表面看来他的失去并没有得着更大的。无论如何,但以理并不因失去王室的享受而感到有所缺;反之,他满足于所享有的,更为此向巴比伦的太监作一大胆的见证,就是他吃素菜和喝白水,面貌不会因此而饥瘦。
·得着神奇恩福(14~21)
神奇地,过了十天,但以理和他三位朋友的面貌竟比用王膳的一切少年人更加俊美肥胖(15),那真是神所赐的恩福。虽然他们失去肉身的享受,但他们的信心却得着神的喜悦,以致“神在各样文字学问上赐给他们聪明知识;但以理又明白各样的异象和梦兆。”(17)王也因着他们的谈论和见识超卓,就留他们在他面前侍立(19~20)。
总括来说,但以理甘愿失去暂时的享受,专心仰望神,结果得着神的厚恩赐福,也得着王的赏识。
思想 甚么是你最深爱的呢?你能为神的缘故放弃它吗?
但以理书 第二章
解困之良方(二1~24)
“作梦”毕竟是一件奥妙的事情,没有人了解为甚么会作梦,却是人人都有作梦的经验。本段记载尼布甲尼撒王在位第二年,作了一个怪异的梦,使他心里烦乱,不能入睡(1)。故此,他要求术士给他解梦,然而,这实在是一艰巨的困难,至终落到但以理的肩头上。
·艰巨的困难(1~13)
术士二次的请求王把梦告诉他们(4、7),但王不单没有告诉他们,反而无理地恐吓压迫他们,说他们故意迟延(5、8);王硬要他们将梦和梦的讲解告诉他(6),难怪乎术士们无奈的说:“王所问的事甚难(11a),是前所未有的困难,故此没有人能解说(参10),惟有在人间以上的神才能解说(参11b)。”这把王激怒,要杀所有哲士,那时有人去寻找但以理(12~13)。
·尽人之方法(14~16)
面对紧急的形势,但以理不惊不惶,没有反抗或逃走,却用婉言回答护卫长亚略(14),又去“求王宽限”(16)。可见但以理在尽他的方法拖延时间。
·信心之祷告(17~24)
但以理拖延时间,以致他能与其三友“祈求天上的神施怜悯,将这奥秘的事指明”(17~18),因他深信智慧能力都在乎神(20b);结果神藉梦向他显明,成全了但以理的信心,以致他有更大的信心,要求亚略领他到王面前,他要将梦的讲解告诉王(24)。
思想 当你在困难中,没有人可以帮助时,你会如何?
梦的来源(二25~49)
究竟人为甚么会作梦,似乎没有一完全明确的见解。有些人这样认为:梦是因潜意识脑细胞的活动而引发,却未有显著的实据。圣经告诉我们,梦可以是神向人启示的一个途径(参创四十至四十一章),为叫人知道将来要发生的事情。而圣经人物所发的梦,多是从神所赐。既是如此,神就是那必然的解梦者。
·靠神解梦(25~30)
但以理对王说:“只有一位在天上的神能显明奥秘的事。”(28)他知道自己能解梦并非智慧过人,乃是显明奥秘事的主愿意把将来的事指示尼布甲尼撒王(30),却藉他的口给王讲解而已。
·梦的预言(31~45)
但以理得神启示,为王解梦:像的金头是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38);至于其它部位,有学者认为银胸银臂是指米底亚波斯(参五28);铜腹铜腰是指希腊;铁腿和半铁半泥的脚是指罗马。地上的权势有如这像,从头到脚依金、银、铜、铁、泥的质素递降,每况愈下到穷途末路的时候,基督永远的国度就被建立起来,并要获得完全的胜利,取代属人的国度(34~44)。
·王的认信(46~49)
尼布甲尼撒王听完但以理解梦后,视他如神般的向他下拜;并且相信但以理所称颂的神,显明奥秘事是万神之神、万王之主(47)。神智慧的作为,连外邦王也把荣耀归给祂。
思想 你是否把握每一个生活小节,从中体会神的带领。
──《新旧约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