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读经】以西结书 第四十二 - 四十四章(2025.08.07)

【每日读经】以西结书 第四十二 - 四十四章(2025.08.07)

2025-08-07
浏览量:211

psa






以西结书 第四十二章

 

认清善恶(四十二120

  要了解以西结所见圣殿的意义,历代志下二至七章是很重要的参考数据。这些经文为我们阐述了犹太人藉圣殿敬拜神的传统。所罗门向泰尔王希兰要求一个精于雕工、善用金银铜铁的巧匠,帮助他为耶和华的名建造殿宇,分别为圣献给这位真神。基于这个民族传统精神,以西结为我们写出了本章的中心句“为要分别圣地与俗地”(20b)。

  由于圣殿对于神的选民的重要性,在简略浏览过自外院到至圣所各处地方之后,使者又带领先知到外院的圣屋去,这样他便有机会对神的殿,和应当怎样敬拜、荣耀祂有更透澈的认识。今时今日的信徒又何尝不是这样?如果对于神的恩典慈爱,不再止于粗尝浅嚼的话,我们的信仰将会是个更大的喜乐和能力的泉源。这样,我们将不会埋怨生活呆板,信仰乏味。正如我们可以从本章经文枯燥的数字,建构圣殿的面貌,这样读经就会带来无穷的乐趣(1~12)。

  在神的国度里,善恶、黑白,圣俗是分明的。圣屋的功用也就是帮助为主作工的人──祭司可以坚守这个精神。献祭的圣物必须放在这里,而主祭的人也必须在这里更换圣衣,才可以主持献祭,祭礼完毕也不能穿着圣衣到外院和世俗的地方去(13~14)。今天,教会和信徒也许要反省一下:我们在扩展神国度的时候,对是非黑白和善恶圣俗看得分明吗?


思想 我的生命能否成为神临在的殿呢?



以西结书 第四十三章

 

圣殿重光(四十三112

  这是一段令人读了十分兴奋,事奉心志激昂的经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神的荣光重回圣殿(1~5)

  这几节经文记载神的荣光再临,充满圣殿,甚有震撼性的气势;现代中文译本的译文生动地描述了当时的情况:“以色列神的荣耀从东方来……声音像海浪澎湃;大地因祂的荣耀而发出耀眼的光辉。”(2)神的光辉和从前所见的没有分别(3,参一4、28),但和八至十章所记载的是一个很大的对比,当时神的荣光因为以色列人的罪孽离开了圣殿。现在,以虔敬、圣洁、公平和正义建立的圣殿再一次充满了神圣的光辉,令日月星辰也暗淡无光。

 ·神在圣殿中发言(6~9)

  神亲自指明对以色列人的计划和期望,也是对每一位新以色列民(基督徒)的计划和期望:“我要在这里住……直到永远”(7);“现在他们当从我面前远除邪淫和他们君王的尸首(原文“尸首”可作“石碑”),我就住在他们中间直到永远。”(9)必须知道神对我们的期望,不要让祂失望才好。

 ·先知受差遣(10~12)

  神对自己儿女的呼召是具体的,我们当回应祂的呼召,起来事奉祂。以西结接受的差遣乃是清楚地把圣殿的细则告诉以色列人,“使他们因自己的罪孽惭愧”(10);如果他们因自己行为惭愧,就应该心意更新,归荣耀给神。


思想 “岂不知你们是神的殿,神的灵住在你们里头吗?……因为神的殿是圣的,这殿就是你们。”(林前三16~17)


至诚的心(四十三1327

  经文突然转而描述祭坛和献坛的规定,令人读来颇有凌乱的感觉。然而,也可以理解为当圣殿充满神荣光时,祂的子民自然要献上祭坛。透过至诚的祭,生命必定会变得更为圣洁而合乎主用。首先,祭坛本身也要被洁净,分别为圣。

 ·祭坛的建设(13~17)

  从祭坛的建筑就足以看到设计的认真和对神献祭的重视。祭坛由三层重迭、上窄下阔的祭台加上一层底座组成,共有四层,整个坛约有三公尺半高,献祭时祭司需要从东面的台阶(17)步上祭坛。这无疑提醒了我们向神献祭会带领信徒步上灵性高峰,但也要求信徒作出相当的努力和牺牲。

 ·奉献祭坛(18~27)

  当祭坛造成之初,它还未开始作向神献祭、为人赎罪的用途之先,神吩咐洁净祭坛,分别为圣。这指出向神奉献时很重要的一点:至诚的奉献精神。本段经文多次提及“无残疾”的祭品(22、23、25),也三次提到“七日”。七是完美之数,当献祭达到完美的要求后,就可以得到神的悦纳:“满了七日,自八日以后,祭司要在坛上献你们的燔祭和平安祭;我必悦纳你们。这是主耶和华说的。”(27)

  当我们向神献祭,为祂的教会和福音担负圣工的时候,周详完美的计划(像这段经文的圣坛)固然不可缺少,更重要的还是我们具有至诚的心。教会兴衰,原因在于信徒的虔敬和热诚,多于建筑物、设备和财产。这是以西结异象启示的另一个永恒的真理。


思想 我会否以金钱奉献与教会工作,来代替奉献身心呢?



以西结书 第四十四章

 

忠于所托(四十四114

 ·东门(1~3)──先知跟随神的使者再次回到圣殿的东门,这时门已经关闭了。以后除了神亲自拣选、合乎祂心意的君王外,没有人能再从此门出入。东门的关闭显明了一个事实:神和神圣的国度不容许不属神的人进入。当主耶稣基督在世之时,祂并没有王的权位,但终于因为慈爱和神圣的行动成为万王之王。信徒如果能够跟从祂的脚踪,奔走仁义圣洁的道路,关闭了的东门也必将为他们开启。

 ·圣殿典章法则的序言(4~5)──目睹神充满圣殿的荣光,以西结恭敬地俯伏在地,用心记着主耶和华有关圣殿和祭司的训示,整个以色列民族也因而获益,知道应该怎样藉着圣殿的典章法则与神亲近。事实上,整本圣经也是为着同一个目的而写,就是帮助我们认识怎样亲近神。以下的祷文(圣经主日祷文)实在很值得每一位信徒背诵:“当赞美之主,曾感动先知圣人,著作一切圣经,使我们得以学习而获教益;求主感动我们,能听、能读、能记、能学圣经之道,心中明白,融合贯通……。”

 ·玷污圣殿,自食其果(6~14)──在被掳之前,以色列人对圣殿的工作没有足够的重视,以致让基遍人、迦利人、尼提宁人等未受割礼的外邦人负责。神认为这是亵渎的行为,以后必须禁止。于是这些工作就落在曾经犯罪拜偶像的利未人身上。他们因为离弃过神,所以不能承担神圣的献祭工作,至不可挨近神的圣物,只能担当看守殿宇和其他事务之职。以西结所传达的这个讯息,在新的以色列民──教会中是仍然有效的,至于是否有贯彻执行,是可以由教牧人员的选派和受尊重的程度来衡量的。


思想 对于神交托给我的责任,我有没有尽心竭力地完成?对于生活和教会的工作我是否厚此薄彼?


主是一切(四十四1531

 ·忠于职守的奖赏(15~16)──慈悲的主也是公义的神,祂有分辨是非之能,也有赏善罚恶之义。当以色列人,包括利未人离弃神转拜偶像的时候,利未人的一支──祭司撒督的子孙并没有离开岗位,仍然看守圣所,忠于神的道。现在就是他们获得奖赏的时候。撒督的后裔获得世上不能得奖赏,就是事奉神的福气。正如主耶稣的“八福”,也不是物质财富的丰盈。未掌握其中奥妙的人可能不会珍惜,但尝过主恩甜美的信徒,会以能够亲近神为人生最难得的福分。大卫王对此有深刻的体会,惟有这样他才能写出这样的诗句:“祢是我的主;我的好处不在祢以外。”(诗十六2)

 ·事奉的细则(17~27)──成圣必须付出很多努力,这是不能忽视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属灵的操练和成圣的道路上也是如此。神对祭司的要求是严格的,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不致在成圣的道路上倒退,才配有分于神的工作。同样地,神对每一个祂所拣选,又立志事奉祂的人的要求也同样严格。因为我们不但在奔跑自己的天路,也在带领着别人走信仰的路,祭司的一个任务是:“要使我的民知道圣和俗的分别。”(23)

 ·祭司的产业(28~31)──“祭司必有产业”(28)一句,在古译本中作“祭司必无产业”。这句中所提的产业不论是“有”或“无”,其实都是同样的意思──祭司的产业就是神,大卫在诗篇十六篇也说过同样的话:“耶和华是我的产业”。这是神的儿女和仆人信心最大的表现,盼望有一天,我们也能由衷地说:神是我的产业,是我的一切。


思想 要做到“神是我的产业”,我会作些甚么呢?


──《新旧约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