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利米书 第三十六章
顽梗的王(三十六1~32)
从这章里我们可看到耶利米书是如何写成──耶利米口述,文士巴录记录。当其中一部分完成后,却遭遇到暴君约雅敬的毁灭,以致神再吩咐耶利米与巴录再完成较长的第二卷。
·第一卷书(1~40)
这卷书记载了主前六二六至六○五年间耶利米说的预言(这卷书应该是很短的,因为一日之内可以念三次(10、15、21)。巴录是西底家王大臣西莱雅(五十一59)的兄弟,是耶利米的秘书(三十二12),后来他亦跟随耶利米到埃及(四十三6),结果卒于异乡。
·向民宣读(5~10)
当国家灭亡在即,人人自危的时候,百姓唯一可以做的就是跑到圣殿禁食祈祷。耶利米便吩咐巴录到他们中间宣读书上所记载的话,希望百姓听了会回头悔改。
·向王子(牧伯)宣读(11~19)
基玛利雅是亚希甘(二十六24)的兄弟。若以利沙玛与四十一1记载的以利沙玛是同一人,他便是王族的后人。其他的人应该也是贵冑的儿子,但经文并没有关于他们身世的记载。他们听了巴录的宣读都感到害怕,并认为王也应该知道。
·向王宣读(20~26)
约雅敬听了书卷上的话,便用刀把书卷割破烧掉,并下令捉拿巴录和耶利米。王顽梗的心远超过百姓和首领。
·重录书卷(27~32)
先知并没有因王的忿怒和通缉而惧怕及放弃他的责任。他要巴录再录第二卷,并增订了包括论到约雅敬厄运的预言。
祈祷 愿我有勇气在任何情况下都忠于祢的托负。
耶利米书 第三十七章
短暂平静的日子(三十七1~21)
这里记载两件发生于主前五八九至五八八年间的事情。第一件是有关埃及军前来拯救被围的耶路撒冷,巴比伦军只有暂时放弃进攻耶路撒冷,百姓得到喘息的机会,可是他们误以为战事将会永远停止。另一件事是有关耶利米被捕。
·短暂的美梦(1~10)
约雅斤(哥尼雅)被掳后,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立他的叔叔玛探雅为犹大王,并为他易名西底家。但犹大国民自始至终都不承认他为王,他们仍将王的尊荣归于约雅斤,其原因可能是因为西底家是巴比伦王立的。这便使国内充满动荡,加上西底家的谋士极力怂恿他反叛巴比伦,最后他真的与埃及结盟,开始背叛巴比伦。因此于主前五八八年初,尼布甲尼撒挥军围困耶路撒冷。法老王合弗拉遵守诺言,率兵救援,使西底家王朝暂时有喘息机会。于是,西底家派人去见耶利米,希望后者能向神祈求,使这暂时的解围能够成为永远的(3)。可惜,西底家却全然失望,因为先知告诉来人法老军队必败,而迦勒底(巴比伦)军队必再来攻取城池,就算迦勒底人败北,他们的伤兵也能攻占这城,犹大国必然灭亡。果然,迦勒底人轻而易举地瓦解法老的军队,耶路撒冷再度被困。
·耶利米被捕(11~21)
当耶路撒冷暂时解围的时候,耶利米便想出城去看他在亚拿突从哈拿蔑买下的那块地(三十二9),但他却在便雅悯门(北门)被捕,并被控以卖国。结果,他第二次被关进监牢。
当迦勒底军队再次兵临城下时,西底家再晤耶利米,但所听到的仍是城池将陷的预言。至此,他亦只好按耶利米之要求,稍予宽待。
祈祷 祢是公义的神,祢看为正的必不会更改,愿我不会妄求,冀图使祢成就我的私念。
耶利米书 第三十八章
身系囹圄(三十八1~28)
·先知陷于淤泥中(1~6)
第1节论到的四个首领都是反对耶利米的,犹甲和巴示户珥曾被西底家派去质问耶利米(二十一1)。所以他们听了先知的话,便以叛国罪请求王把先知关在牢狱中,西底家受不了压力,只有放弃干预。众首领本可以将先知处死,但可能见王不干预,姑且还个“人情”,只把耶利米关进牢狱的淤泥中。可是,他们亦知道若先知不获释放,他必定死亡。这是先知第三次被囚。
·古实人救先知(7~13)
以伯·米勒只是王宫中作太监的衣索匹亚人(古实人),但他却有勇气跑到王面前请求释放耶利米。经文没有解释为甚么他要冒生命危险救先知,但他的勇气是值得我们效法的。王答应他的请求,也可以反映出西底家的性格和心情──他怯懦,虽然不想害先知,但又受不了众首领的压力。
·王求问先知(14~28)
第三门可能是王专用的出入门口(参王下十六18)。西底家因怕给首领知悉他求问先知,所以要耶利米用第三门入见。王始终都奢望神能有好消息给犹大国,但先知仍然宣告同一信息:投降巴比伦王才可以保存生命,犹大国必灭亡。可怜的西底家,他想投降,又怕被戏弄。最后,王也没有出城投降。但他怕他与先知见面之事一旦被众首领发现,他的王位便难保,所以便叮嘱先知要切切保持缄默。结果,耶利米只好敷衍首领们的盘问。
祈祷 求主使我有以伯·米勒的勇气,而不是西底家的懦弱。
──《新旧约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