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篇 第一百十三篇
降卑与升高(一一三1~9)
从一一三篇至一一八篇,称为哈利路亚(Hallel)的诗篇(即赞美诗),供以前犹太人每年三大节期(逾越、五旬、住棚)歌唱之用。主耶稣受难前吃最后睌餐时,相信也曾唱过这几篇诗(太二十六30)。今日的犹太人每年约有二十多次会颂唱这一组的诗篇。
.对答赞美(1)──看似重复句子,其实乃在聚会中对答所用,利未人开始:“你们要赞美主”,会众:“赞美主”;利未人:“主的仆人当赞美”,会众:“赞美主”;利未人:“赞美主名”,会众:“赞美主”。
.宣召(2~3)──任何时候(2)任何地方(3)都要赞美祂。如果我们不懂为过去所蒙的恩典赞美,怎能为将来得恩典祷告。主的仆人与祂靠近,常享受祂爱。如果连他们也不赞美,谁还会赞美?所以就算以前从来未曾赞美过,也要“从今时直到永远”赞美祂。赞美、感谢的祭是永不废止的。
.从高降卑的主(4~6)──无任何事物可以拿来与祂比较高下。到底谁稍微像祂?“谁像祂?”至高无可比拟的主,甘愿“下来看”(第6节原意)地上的事。不是远远地看,乃是亲身下来。世间哲学家永无办法明白伟大的神竟会注意地上的小事。
.提升谦卑人的主(7~9)──诗人引用了撒母耳记上二8哈拿所唱之诗歌,来颂扬主把以色列人从最悲惨的情况中解救出来。“灰尘”指那些因犯罪致落在苦况(贫寒)中的人,因悔改披麻蒙“灰”而得到主的赦免与拯救。“粪堆”是指当时在人家门前的瓦砾与堆肥的小沙堆,讨饭的人会坐在上面求路过的人施舍,这些卑下者蒙主提升。作者也以哈拿的事件,请出最蒙羞的女人(不生育的女人)会得大荣耀。谦卑者无论男女,将得主所赐之荣耀。
思想 为什么神阻挡骄傲的人,赐恩给谦卑的人?为什么谦卑的人才蒙祂提升?
诗篇 第一百十四篇
充满神迹的救恩(一一四1~8)
七十士译本把上篇末句“哈利路亚”(“你们要赞美耶和华”)放在本篇开头,如此一来从一一三至一一八篇中每篇都有一句哈利路亚了。本诗讲述出埃及的故事,这题材在圣经中到处可找到,但不易找到像这篇诗之简洁美丽、生动有力,故被公认为最优美的诗篇之一。
.救恩与神迹奇事(1~4)──作者似乎急不及待要讲到救恩的中心,他满脑所思乃神的荣耀,无暇再细想怎样开始小引。虽然单是男丁已有数十万人口之众,以色列人却没有一个留在埃及。他们听厌了埃及人的咒骂和督工的威吓,那些也是他们不明白的异言。当时讲不同语言的人,通常都视彼此为仇敌。欺压者的言语,绝不会像音乐的美妙。在拯救过程中“沧海奔逃”(红海分开)、“约旦河倒流”、“大小山跳舞”(西奈震动),靠这些神迹奇事,他们才抵达迦南。过红海与过约旦河,时间相隔四十年,但始终是同一件救恩工作,祂开始了善工就必成就那工,救恩一开始之后,属祂的人的词汇中就再没有“不可能”的字眼了。多少困难也将必有多少神迹随,因为他们是神的子民。
.为什么会有这些神迹奇事(5~8)?──因为主同在(7),若非神的大能,红海怎会分开?约旦河怎会倒流?在宇宙主宰面前,它们都顺服听话。正如主耶稣走在海面上,吩咐风浪平静等。神是大而可畏、大有权能的。大自然在祂面前都惧怕震动。但祂对于自己的百姓,却有慈悲心肠。他叫“磐石变为水池”(以色列人第一年在旷野之神迹,参出十七6)、“叫坚石变为泉源”(是旷野生活最后一年的神迹,参民二十11),表示以色列人由始至终,蒙神的保护拯救,解决他们的困境。总之,神看重祂的百姓过于一切,宇宙万物皆为祂子民而预备,必要时甚至改变大自然之运作方式来成全对其子民的救恩。
思想 神迹奇事,神超自然的供应保护,今日仍然会发生吗?或者问,神在今天仍然能行神迹吗?
诗篇 第一百十五篇
真神与偶像(一一五1~18)
神自己是荣耀无比的,世人若要看见祂荣耀的话,常是透过祂在其子民身上所成就的事。如果神的子民落在诸般困境中得不神伸手扶助,世人就会问:“你们的神在哪里?”他们看不见神的荣耀,所以诗人求神为祂荣耀的缘故恩待其子民。
.是自主的神(1~8)──人常喜按自己所想望要求神去实现,例如希望得某份工作,希望找到怎样的配偶,希望生意大跃进、学业大成就。但祂的旨意高过我们(在天上),祂随自己意旨行事。祂有祂的时候和方法,祂的智慧高过任何聪明人的智慧。祂不必理会仇敌高兴与否,皆按祂计划成就。我们祷告实不应像外邦人向偶像时所求的一样,因为祂能够与人沟通,把祂的计划与人分享。
.是可倚赖的神(9~11)──无论是神的子民或工人,都可全心全意地投靠祂,与祂更为亲近。有职分的仆人们更当投靠祂,因为在信仰上他们是领袖、是教师、是让别人跟随的榜样。
.是赐福的神(12~16)──“赐福”或“福”字,在短短四节经文中出现了五次。他要施恩又再施恩,各年龄和各种岗位的人,都可领受主的福气。在天上祂自己完全掌权,却把大地交给人管理(16)。祂赐福给敬畏祂的人,让义人所结之果、所生之子孙日日加增(14),遍满地面。
.永远当受赞美的神(17~18)──我们要把握机会赞美主,所谓“时不我予”,因为我们不能控制机会。一个圣乐家死后无法用他的技能赞颂神(17),但称颂的事在地上延续到将来的永世,无穷无尽。今日可藉子子孙孙持续接力式的赞颂,将来我们都要永永远远献感谢的祭。
思想 为什么我们在倚靠交托的事上常三心两意?为什么我们不能作了清楚的决定就持守那决定,到了应该行动之时又犹疑起来?
──《新旧约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