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篇 第一百零七篇
穷则呼天(一○七1~43)
本篇诗与上两篇关系甚密切,自成一组。一○五篇述说神的慈爱,使选民承受地业;一○六篇述选民悖逆、失去地业而分散各地;本篇称颂主恩,把选民从客居地救回来。这代表了三个时期:得地为业时期、被掳时期与归回时期。
诗的结构相当工整,一共用了四个比方形容神之拯救。每一比方都是同样格式:①受苦,②\cs8哀求,③拯救,④称颂。有点像士师记的格式。故不单可解作以色列流亡异国的归回,也可用在一般生活中受苦蒙拯救的过程。
.宣召(1~3)──呼唤人称颂主。蒙救赎者更当如此做(2),因为他们遇苦难向神呼求时,神就开恩帮助,所以人对主的态度可以决定自己生活的幸福。
.第一比方:迷途者得光(4~9)──没有目标方向的人生,就像在沙漠中没有可循的路一样。他们最终从寂寞、苦闷之中哀求而被神带领走“直路”(7),饥渴慕义者必找到人生方向(9)。
.第二比方:受奴役者得自由(10~16)──人违背神,藐视真理,不肯顺服慈爱主之统治,结果是作了罪的奴仆(10~11)。痛苦引导人亲近神而蒙救,只有祂才有能力释放人得自由(16)。
.第三比方:疾病得治(17~22)──因人的愚昧,痴恋罪孽(17),又讨厌天粮(神的道,18节),于是属灵上表现得营养不良,疾病祸患接二连三。有罪者当然难免此遭遇,但亦要提醒他们珍惜回头的机会。人悔改主就“发命”(用真道)医治(20)。
.第四比方:风浪中得平安(23~43)──人每天在动荡不安的社会中挣扎,有时爬得高、有时跌得低(26)、有时大祸临头,不眠不休地努力也无计可施(27)。但主是和平之君,可平静风浪(29),也可改变时势(33~41)。我们应当赞扬祂、见证祂(32)。
思想 人生会一帆风顺吗?神可以令我们毫无烦恼地生活吗?若我真能心想事成,会有什么不良结果吗?
诗篇第一百零八篇
求主助战(一○八1~13)
本诗由两篇诗合成。1~5节来自五十七7~11;6~13节来自六十5~12。该两篇诗皆大卫作品,所以本诗也写明出于大卫,大概在被掳归回后被人编辑而成。因为在巴比伦之时,他们挂琴罢唱,怎可能在异地唱锡安的歌(参一三七篇)呢?现在既已归来,琴瑟当“醒起”。编者引用前段,由个人赞美开始(我字),后段改作为团体之代求。编者显然采旧作以针对新的需要,有些词句非常宝贵,值得一用再用。谁说唱过的歌不可再唱?日日重复背同样的字眼当然枯燥,但能作适当鼓励用的词句,何妨一用再用?
.首先个人向主赞美(1~5)──要有坚定的心志,不左摇右摆,并用自己最荣耀部分(“口”原文作荣耀)、或智慧、或口舌、或音乐技能来颂扬祂(1)。并且不满足只有自己的声音,还当加上乐器(2),自己更要早起表示真心热切。神的荣耀大得超过言词(4~5)所能表达,故不应只限于在本地本族中颂唱。
.引用主的应许来代全体的荣辱得失祈求(6~12)──指出代求对像是主所爱的(6),在这紧急情况务请用最有力、最有技巧之右手拯救。并且用主的应许来加强求讨的力量(7~10),因主的应许是指祂的圣洁作保证。环绕耶路撒冷周围的地土都属祂的主权范围(“抛鞋”是指主人抛鞋给奴仆清洁之习惯)。连有天然地势保护的以东山寨,主也必可以手到擒来(10)。所以,主只要不丢弃祂的百姓,一定比寻求任何人的帮助更好。只有主的帮助才可保证成功(12)。
.鼓励全会众倚靠神(13)──倚靠神是我们的秘诀,真正成事的是神自己。我们可以谋事、作事,但成事在乎神。有了祂,我们才能做出超过自己能力(大能)的事。
思想 属灵争战之成与败全在乎学识、技巧、时势、资源、人口、抑或另有更重要的因素呢?
诗篇 第一百零九篇
求主伸冤(一○九1~31)
本诗是一篇咒诅诗,且是很厉害的一篇,这些咒诅诗所表现的仇恨与言辞的恶毒,教外人、教内人、基督徒、犹太教徒都觉得非常骇异。许多人藉这类诗篇攻击圣经的神圣地位。但使徒彼得曾引用本诗第8节,指犹大因卖主求荣失去他使徒的职份(徒一20),且表明是圣灵所说,并不是大卫个人在泄忿。为什么神让这些恶毒的咒诅留在神圣的经典中?因为:
① 我们今天的观点因十字架而改变。大卫的时代,以牙还牙,以眼还眼,是每一位公正审判官应该执行的事。
② 大卫本身对仇敌态度是以善报恶的,他曾两次放过扫罗。本篇4~5节却指出仇敌对他以恶报善,以恨报爱。
③ 大卫并没有自己伸冤,只不过在神面前伸诉而已。
④ 勿忘记神是圣洁的,绝不会放过恶人。大卫是站在神公义的立场来说这话的。
⑤ 主耶稣也说:“卖人子的有祸了,不生在世上倒好。”这是针对犹大与同类的人说的。并非恶意咒诅,乃指出他们要自食其果。
.伸诉自己苦况(1~5)──敌人以言语、行动来攻击善待过他们的大卫,简直是以恨报爱。但大卫却专心祷告,多美妙的意境。
.愿恶人得报应(6~20)──这一段咒诅的对象,忽然变成单数的“他”,乃是特别针对一位最大的对头而说的。这一段话今日作为基督徒的都不会赞同,但当日却是一位受压迫的心灵求取公道的呼声。他本有力量自己报仇,却求主伸冤。“对头”原意是控告者,古时是站在被告右边控告的。
.向神求恩(21~31)──他向主祷告的根据,并非自己有什么功劳德行,乃是靠神的名与祂的慈爱(21、26),并且盼望仇敌知道他的遭遇,也是神所掌管的(27)。
思想 为什么大卫的对头扫罗沙场被杀之后,大卫哀恸,写挽歌,要为他报仇(撒下一);而在在本篇中大卫却咒诅他的对头?
──《新旧约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