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篇 第八十篇
回转归向神(八十1~19)
本篇可能是北国(以色列)陷落时所写的,作者相信是南国(犹大)一位名叫亚萨的诗人。他目睹北国的人民被掳至亚述,不能再在国中敬拜和亲近神而悲哀叹息。这位诗人对神有很深的体会,他称呼神为“牧者”和“坐在二基路伯上的(主)”。前者表明他相信神是一位慈爱的神,无微不至地爱护自己的子民,好像牧者照顾羊群一样。后者则表明他相信神是圣洁而充满能力的。第1节下所说神所坐有“二基路伯”的东西是约柜,在以色列人出埃及后,进入迦南前的旷野路程中,以法莲、玛拿西和便雅悯是被安排紧贴约柜后面的支派。因此,“坐在二基路伯上的”神是清楚的说明了诗人对神的能力满有信心,祂将会引领自己的子民离恶从善,化险为夷。
当然,本诗所强调的是“牧者”的信念。假若神是牧者,我们就是祂的羊,面向牧者、跟随祂带领的就会有平安。可惜,我们很多时都像以赛亚所说的:“如羊走迷,各人偏行己路。”(赛五十三6)惟有回转归向神,我们才有转机,得到更新而充满喜乐的生命。主耶稣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约十四6)“我是世界的光。跟从我的,就不在黑暗里走,必要得生命的光。”(约八12)
诗人知道以色列人的悲哀,也是每一个人的悲哀,就是离开正路走上歧途;拒绝光明,陷入黑暗。若不回转,就永远活在罪恶和痛苦之中。因此,他再三的呼求神帮助他们回转(3、7、19)。
祈祷 最慈爱的牧者,求祢不但赐我们回转的智慧,更赐我们回转的勇气,以致祢的恩典可以临到我们。
诗篇 第八十一篇
向神欢呼(八十一1~16)
学者同意这是一篇节期用的诗(3),但在哪一个节日采用则未有定见。无论如何,本诗提醒我们相信神是极为喜乐的事。作者呼吁以色列的同胞歌颂神,在不同的日子──初一、十五吹号庆祝(3),用各种方法──唱歌、击鼓,用竖琴和弦琴弹奏美妙的音乐向神欢呼(1~2)。为什么这样做呢?
第一,这是神给以色列的律例和命令(4~5)。
第二,因为神是他们的卫护者(1,现代中文译本),把他们肩上的重担移去(6),在患难的时候答允他们的呼求去救他们(7)。
知恩图报是美德,保持凡事谢恩的美德将会使我们一生活在喜乐之中。可惜,这并非容易的事。虽然神透过各种途径来提醒我们,劝告我们,但很多时都是徒劳的。每当我们有所成就,春风得意之时,我们的生命就会转向,价值就会改变,不肯再走神的道路,更不用说要歌颂和赞美祂。然而,神仍然苦口婆心,充满忍耐地劝告我们:“我是上主──你的神,我从你生命的困境中把你引领出来。你实在需要我,我要供给你生命的需要(参10),我要给你生命中最好的东西(参\cs1616)。”
本诗最后的一段(11~16)充满了神对祂子民的失望:“我的子民不听我的话”(11,现代中文译本),“我多么希望他们服从我”(13,现代中文译本)。祂也清楚地说明了这是愚妄的行为(参现代中文译本第12节)。愿望在我们自己生命的段落中不会重蹈诗中以色列人的覆辙。
思想 相信神是生命中最快乐的事,基督教的福音是喜乐的福音,我在个人的生活中有没有流露出这份喜乐?
诗篇 第八十二篇
秉公行义的神(八十二1~8)
本诗蕴藏了一个发人深省的美丽神话,其中有着无限的真理。
现代中文译本第1节译句是:“神主持天庭的聚会,在诸神的会议中行判断。”和合本则译作“神站在有权力者的会中,在诸神中行审判。”不论在哪一个译本,这一节带来的真理非常明显:神是大能的真神,是超越万神的大君王(诗九十五3)。祂掌管万有,统御一切。“审判是从神而来,祂判某些人有罪,某些人无罪。”(诗七十五7,现代中文译本)有神同在的人一无所惧,满有平安。“上主跟我同在,我不至于惧怕;血肉凡人能对我怎样呢?”(诗一一八6,现代中文译本)“上主是我的亮光,我的拯救;我还怕谁呢?上主是我生命的保障;我有什么好畏惧呢?”(诗二十七1,现代中文译本)。
神不但大有能力,祂更喜爱公义,嫉恶如仇。由于偏袒邪恶的人,常作不公平的审判,漠视穷苦人和孤儿的权利,没有为贫苦无告的人主持公道,容许穷苦贫寒的人受恶人的欺凌而不加援手;无知愚昧地在黑暗中生活,让正义被埋葬而视若无睹。因此,连至高者的儿子也要受罚,跟人一样死去,跟任何王子一样倒毙(2~7)!
在这篇发人深省的诗篇,我们更清楚的认识到神喜爱公义,祂的爱并非溺爱和偏私的爱,凡相信祂的人应该以此为修身处事标准。圣保罗在这方面有深刻的体会,他提醒我们爱是“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林前十三6)
其次,我们应该认识到徇私枉法、贪污舞弊的不义行为会使人失去神儿女的尊贵身分,堕落到与神隔绝的罪恶深渊,在那里我们将要面对永远的死亡和痛苦。
思想 你们应该像洪水滚滚涌流,不屈不挠地伸张正义!像溪水川流不息,始终不懈地主持公道!
──《新旧约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