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篇 第二十六篇
神必显明公正(二十六1~12)
诗人身处逆境,受到恶势力的压迫,然而却坚贞不屈,忠于他所信靠的神。他那纯全的生命,使他能肯定地、满怀信心的仰望神为他伸明公正(1、11)。虽然困境仍在,但他的信心领他去到那“平坦地方”(12)。
.诗人求神显出公正(1、9~11)──“伸冤”是通过审判将公正显露。在此,诗人以神为公正的审判者。9~11节更是详细地解释了伸冤的意思,就是恶人必被除掉,义人必然得赎。
.诗人的把握(1~3)──诗人之所以能呼求公正,是因为他的生命完全,与神的关系密切(1),经得起神的考验(2)。这是基于他遵行神的真理,不断地经验神的爱(3)。他的经验成了他呼求蒙应允的确据。
.完全生命消极的一面(4~5)──“没有……同坐”就是没有任何认同的参与。“不与……同群”表示不与其共同出入;“恨恶恶人的会”意思是不参与那商议恶事的会。
.他的行为表现出他那向往神同在(8)的心,正如诗篇多处洋溢渴慕居于圣殿、神山的感情,如“住在耶和华殿中,直到永远。”;“在神殿中住一日,胜过在罪人帐棚中住千日”等。
.诗人得呼求的应允(12)──“平坦地方”是一个毫无障碍和危险的地方。这是指着安全、稳妥、通达而内里包含着公正的意思。这是诗人所求的,亦是他凭信心已经得着了的。
祈祷 神啊,如果我要求祢向我显出公正,求祢先教导我以完全的生命向祢,阿们!
诗篇 第二十七篇
单要仰望神(二十七1~14)
诗人以往信心的经历,使他更能认定神是他唯一的依靠。整篇诗弥漫着诗人对神肯定的信心及专一的忠诚,以致在逆境中仍能享受胜利和喜乐平安。
.确信神必看顾(1~3)──“亮光”与黑暗相对,能指引当行的路,叫寻求者明白及感到安全。神既是我的救赎者和保护者,面对众多敌人凶狠的攻击,我仍无所惧怕。
.单单仰望神(4~6)──处境的恶劣并没有打扰诗人愿意一生敬拜神及寻求祂旨意而活的心志。相反,因着神的看顾和保护,更加强了他的心志(4)。耶和华是亭子供我藏身;祂是帐幕使我得荫庇;祂将我从逆境中提升到高处通达的地方,给予我十足的安全(5)。“磐石”是安全的地方。
因着神的眷顾,诗人已看见了得胜(“昂首”之意),所以他要以感谢赞美为祭献给神(6)。这是在危难中信心的功课,是每一个基督徒都可以经历的。
.恳切的呼求神(7~14)──许多信徒以为既有信心,又有以往神保守的经历,那根本不必将困难带到神面前了。这说法不对极了,诗人告诉我们,他虽有信心及经历,每次遇困难时仍都恳切呼求神,那些呼求且是满有把握的。“平坦的路”是安全、通达、没有拦阻的路。“单单仰望神”(参14)是诗人得胜的秘诀,是他得平安喜乐的锁匙。
默想 请检讨一下自己的生命是否常充满忧虑;这忧虑是否出于对神的不信任?今天开始学习单单仰望神,享受一下仰望带来的“平坦之路”。
诗篇 第二十八篇
黑暗转为光明(二十八1~9)
我们是信靠神的人,因此当遭遇困苦时,必定会向神陈明苦楚,寻求祂的救护;但当逆境依然,神的安慰和帮助却迟迟未到时,无助和绝望的心情恐怕是无可厚非的。不过神的帮助往往于此刻临到,黑暗顿时转为光明,这时的喜乐岂不是更大吗?因为我们更深刻的体验了神的救恩。
.可怖的漆黑(1~2)──
诗人的呼求仍未蒙神的应允(“不要向我缄默”的含义),感觉如同死了一般,似乎与那生命之源的神断绝了交通。“磐石”象征神是祂子民的支持和保护,“举手”是祷告的姿势。
.但神是公义的(3~5)──
祂会给予恶人应得的报应,就是“毁坏他们”、“不建立他们”;但对义人,祂断不会如此。
.欢乐的光明(6~9)──
诗人因着想起了神的公义,沉重的心突然轻省了。公义的神必不叫义人长久受苦,祂必听他的祈求。这种信心挑起了诗人从心底里向神发出感谢和赞美(“称颂”的原意);他重新省觉到神不只给他力量去胜过逆境,祂更是他的保护者(“盾牌”之意)。
除了自己外,诗人身为君王,亦深信神也必眷顾百姓(“产业”在此诗中作“百姓”解释),因他们是属于神的。
思想 诗人所认识的神,与我认识的神有何分别呢?
──《新旧约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