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篇 第五篇
当作个义人(五1~12)
现今的信徒,在理性上都知道神不喜悦罪恶,然而仍有许多信徒受不住诱惑而委身给罪恶。诗人藉这诗教导我们,要坚定向神委身的心志。
.天天委身给神(1~4)──诗人称神为“我的”神,表明他与神之间建立了一个亲密的关系。他愿意每天都向他的神献上自己,为祂而活。这样的心志,神必留心顾念和垂听。诗人不单口里说委身,更每天警醒听神的说话,保守自己的心思意念远离罪恶,因为恶人不能作神的宾客,受神的款待及保护(“不能与同居”的意思)。
.义人蒙神喜悦(5~12)──
① 能敬拜祂:恶人因为作恶,不能到神的面前敬拜祂;义人能敬拜他,并非由于自己的义,乃是因为神的慈爱和恩典。既是出于慈爱和恩典,你每主日还能以随便的态度去敬拜神吗?
② 有祂的引领:在充满虚谎奸诈的社会中,倘若没有神的引导和带领,有谁敢保证不会迷失路向呢!
③ 有祂的保护:义人以神为他们的保护者(盾牌),享受绝对的安全(四面护卫),不怕恶人那些致命的攻击(9),因而能欢欣安然的度日。
你是否一个已向神委身的人昵?请检查一下自己的生活是否与委身的生命相符;若不,求主赦免你,赐你一个切实愿意完全献上自己的心,并实行出来。
祈祷 神啊,求祢每天加我力量,胜过罪恶的引诱,天天委身于祢,过一个得胜的信徒生活。
诗篇 第六篇
痛苦中的祷告(六1~10)
罪使人与神隔绝,惟有神“转回”,人才有得救的希望,重获那与神美好团契的生命。这诗是一首悔罪诗,是诗人在经历罪所带来的极度痛苦中,向神寻求怜悯所发出的呼声。
.求赦免(1~5)──神所发的怒永远是公义和合理的,但却令人生畏。祂发怒为的是要管教人,使他们悔改,这是神“责备”和“惩罚”的主要目的。诗人落在永生神的刑罚里,困苦、疲惫、恐慌已到了不能忍受的极度,他要呼求神怜悯的恩典。当人落在罪恶中与神隔绝时,就像死在阴间一样,不能再如以往般与神有甜蜜的交通。
.处伤痛(6~7)──罪带来的是极度的伤痛,以致每晚流泪不得安眠(“漂起”、“湿透”都是诗歌文体中常见的夸张法),眼睛衰老、没有生机,都是由于罪的缘故,罪实在太可怕了。我有受罪的缠磨,终日愁苦吗?
.蒙应允(8~10)──诗人由被拒绝到再被接纳,是由于他专一的呼求神,并以信心接纳祂的应允,他流泪的祷告得回应,再不受罪的控诉,死亡的缠扰。今日信徒在基督里享有绝对的祷告权柄,若神永远是可信可靠的,我的信靠有多少呢?我是否常因缺乏信心,以致未曾经历神应允的回应呢?是否我的祷告,未足使神应允,或是我的祷告根本不合神的心意呢?
祈祷 罪恶实在太可怕了,世上有什么比与神隔绝来得更可怕呢?神啊,愿祢保守我远离罪恶,永远不离开祢的教训,免致遭到与祢隔绝的痛苦。又求祢增添我的信心,单单仰望祢,并将一切放在祢的手中。
诗篇 第七篇
呼求公义(七1~17)
有时候,我们会落在一个被敌人指控、诬告,以致申诉亦得不到人同情的光景;然而神是公义的,能看见人内心的动机,何况祂更是全地的审判者,还有谁比祂更适合来聆听义人的呼求?
.义人的呼求(1~2)──诗人认定耶和华是他的主人,在危难中,祂必然施行拯救,且是完全脱离一切困厄的拯救。纵然没有一人能够帮助诗人,祂必定能够。这是诗人的信心。你是否也曾经历过没有一人能帮助的景况呢?这正是考验你信心的机会,让我们在主里持定信心,经历任何困境而不战惧。
.呼求的凭藉(3~5)──诗人用了三个“若”的句子来陈述自己的无辜:“若行了这事”、“若有罪孽”、“若以恶报那与我交好的人”。面对敌人这三个指控,竟没有人同情诗人,只有神站在他的旁边。诗人坦然向神求助,因他确知自己无辜。我们本身没有罪的分儿,神必站在我们旁边,没有任何指控可使一个无罪的人倒下。
.呼求公义的彰显(6~13)──神不以外貌取人,只有公义的神才可以成为我们的审判者。倘若我们本身行得合乎神心意,没有人可以指控我们。祂的公义必要使我们得胜,恶人必遭刑罚,这是神公义作为的彰显。
.恶人必败坏(14~16)──罪恶只会使犯罪的人自食其果,自我毁灭。恶人努力、劳苦作恶的结果是虚空、毫无价值,最后必成为自己的致命伤。
祈祷 神啊,祢是我的安慰和鼓励,我必不怕任何敌对我的环境,只要我行在祢的旨意中,必然得胜,因祢是奇妙、策士,我感谢祢。
──《新旧约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