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伯记 第三十二章
青年之声(三十二1~22)
以利户的出现令人有奇峰突出的感觉。细看之下,那是神安排了这位青年人担任承先启后的角色,预备约伯的心去接纳神的显现。事实上他的名字就含有“我的神就是祂”的意思。本章主要陈述他发言的理由。
.怒气填胸(1~5)──他不满意约伯的自以为义和对神的指控,更不满意三位朋友不能以理折服约伯。他现在已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虽然如此,他实在很忍耐,很有风度地等到三个回合辩论结束才发言。这种年青气盛而能忍耐的美德实在难能可贵。
.迟迟未开口之原因(6~10)──他敬老尊贤,所以让长辈先发表意见。然而长辈的人生阅历与经验都不能解决约伯的问题,因此他感到惟有倚赖“灵”或“全能者的气”才有办法。他请三友聆听似乎暗示他有灵感。
.现在要说话之理由(11~14)──他曾静听他们的辩论,盼望他们可以折服约伯,但结果令他十分失望。他希望他们不要以为约伯的防御是所有人都无法攻破的(13),以利户宣称他有约伯驳不倒的新论点(14)。
.不吐不快(15~22)──以利户自言他里面有神的话语,且有灵的催迫,非说不可,不然会爆炸。他绝不能像三个朋友那样闭口不言,而且他发言时,定会保持公正,没有任何偏袒。
人有神的话语,又有圣灵的感动,如火中烧,非说不可,这是一个人可以说话的最大资格。今日我是不是这样的人呢?
祈祷 神啊,求助我能“快快的听,慢慢的说,慢慢的动怒”。赐我话语和圣灵感动,使我能传扬真理。
约伯记 第三十三章
神会攻击无辜者?(三十三1~33)
以利户特别针对约伯所强调的论点,逐一加以讨论及驳斥,显然以利户的论述较具积极的启导作用。
.事先声明(1~7)──以利户说他是诚意地站在平等的地位与约伯讨论,约伯不用害怕,可以随时反驳。
.立论于理不合(8~12)──约伯立论于自言无辜,指控神恣意攻击他。以利户认为神比世人要大得多,渺小的受造物岂可妄评智慧、能力皆无限高超的造物主?
.神不想人犯罪受苦(13~18)──约伯要求神站出来与他辩论,又埋怨神向他隐藏。以利户认为神并不像约伯所说的那样三缄其口。相反地,神本有权保密,他所做的也毋须向人解释(13),但是祂却多次向人说话,藉梦或夜间的异象警戒人,免得人因犯罪而受苦,可惜人不听(14)。言下之意,神又怎会攻击无辜的人呢?
.苦难有救赎的作用(19~\cs1628)──神将苦难加于人,是对犯罪的惩治(19~22),目的不是消极的刑罚,乃是积极的救赎。神甚至差派天使劝人回头,望人可以蒙恩得救,疾病得痊愈,心灵也得苏醒,以致人能见证说,神并没有按他应得的报应他(第27节末句译作“却没有受当得的报应”较佳),反而救赎他免死亡,又使他重得生命之光。这样一位神,会攻击无辜的人吗?
.有话请说(29~33)──以利户总结他对人受苦的见解后(29~30),他请约伯回答,因为他愿望约伯可以被宣告为义(32)。如果约伯不说,他要继续说下去了。这倒是很公道的辩论方式。
祈祷 神啊,祢没有按我的罪过待我,也没有照我的罪孽报应我,我感谢祢!
约伯记 第三十四章
神蛮不讲理?(三十四1~37)
以利户继续总结约伯的埋怨,分为两点,分别在本章及下一章加以驳斥。
.约伯的埋怨(1~9)──以利户呼吁有理智的听众要分辨是非,即约伯的话究竟对或错。约伯之埋怨归结为两点:
① 神蛮不讲理,将致命的创伤加于他这个无辜的人身上;
② 人乐于与神来往毫无益处。
在以利户看来,约伯的话可以显出他是满心讥诮,又与恶人为伍。
.神绝对公平(10~15)──神不会徇私,因为祂无此需要,原因是祂并非获授权治理这个世界。万物都是祂创造的,管理之权也在祂手上,一切都属于祂。如果他专顾自己,大可以收回所有生命,那么一切活物都死亡,再不会有麻烦的事,但他没有这样做。
.神的治理也公正(16~20)──神继续掌权,这个事实就足证祂是公正的。如果祂的治理不公,世人也会定祂的罪。由于祂的超越,既不必趋炎附势,也毋须重富轻贫,所以神对一切受造的人都一视同仁。
.神的全知保证祂行事公正合理(21~30)──神看透每一个人的行为,也洞悉人心的思念,因此祂可以公正地审判个人或国家,甚至击打邪恶者。
.神试验约伯(31~37)──以利户亦暗示约伯的苦难与犯罪有关,祂愿约伯被试验,直到祂不再像那些罪人一样说话(“拍手”是生气的表示,参民二十四10)。约伯指控神蛮不讲理,那是悖逆和轻慢神,怎能说无辜?
祈祷 神啊,祢既是全能、全知的造物主宰,怎么可能会不讲道理?我相信祢行事一定公平合理,求助我认识更深。
──《新旧约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