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伯记 第十一章
罪有应得(十一1~20)
琐法代表了年青又缺涵养的人,说话又暴躁又无礼,忘了自己是来安慰朋友的。他对约伯的劝告如下:
·约伯受罚太轻(1~6)──在他看来,约伯犯了许多的罪,单就他所知的就有多言多语、自以为义,夸大、戏笑人等。神实在太仁厚,约伯之苦难不单罪有应得,而且死有余辜,所以他劈头就责骂约伯太狂妄。
·神高深莫测(7~12)──琐法对神的描述倒是相当正确,神实在高超伟大,非人所能测度。琐法骂约伯是又愚笨又顽固的野驴驹子,可惜他自己没有好好反照一下。他没有测对神在约伯身上的作为,就妄下了约伯是受报应的判断。如果约伯是野驴驹子,那么他自己又是甚么?
·劝约伯悔改(13~20)──在琐法心目中,约伯早已被定罪,所以他不单劝戒,而且严重警告,要约伯悔改(13~14)。他认为一悔改就会蒙恩,羞耻除去,身心平安,苦难消失,前途光明,生活安稳,地位高升(15~19)。若不悔改则只有一条死路(20)。这段话客观来说是至理名言,可惜用错对象,对约伯之情况一点也不适切。
琐法这番话,实在令约伯不敢领教。从他自以为懂得多、骂约伯是虚妄的人和野驴、粗鲁地硬指约伯本身犯了罪、严严警告约伯要悔改都表现出他一派家长口吻。既欠了解,又缺同情,兼且武断和粗暴,所以他的话对约伯成了一大刺激,以致约伯口出狂言更多,回驳得更长。如果我的好朋友落在类似的苦难中,我会怎样去劝他呢?
祈祷 神啊,当朋友在苦难中挣扎的时候,求助我以谅解的心、同情的态度及温柔的说话给予安慰。
约伯记 第十二章
针锋相对(十二1~25)
被琐法自以为是的言论激动之下,约伯毫不留情地予以反驳:
·讽刺朋友的智慧(1~6)──琐法以“通天晓”自居,约伯不客气地说琐法所讲的不单他知,并且是人人皆知的常识,何奇之有?相反地,朋友们不分青红皂白地定约伯有罪,正是盲目无知的表现。他们的偏见令他们忽视了存在的事实:“义人受苦,恶人兴旺”。
·劝以万物为师(7~12)──约伯不单讥笑琐法所知有限,而且说连“走兽、飞禽、大地和鱼”都可以作他的教师!他似乎暗示一切既为神所造所掌管,则动物间的弱肉强食,又该作何解释呢?是否弱者比强者犯更多的罪?最后约伯认为除非人有亲身经验,否则很难了解个中真相,所以年纪大,阅历丰的人较青年人有智慧,也能更深入的思想事情。
·以自己的阅历为题质询(13~25)──约伯举出大自然与人类历史中的种种难明现象,反驳朋友太早作结论。万物的浮沉、人类的兴衰皆由全能的神所定,祂有绝对的自由作祂要作的事,无人能抗拒,也无人能解释祂作事的法则为何。这些事例明显地与“善有善报”的定理相违,因为好人坏人同遭灾难。朋友们又如何自圆其说昵?他们既不能解释这些现象的原因,怎能一口咬定约伯受苦是因犯罪呢?片面的判词怎能叫约伯折服呢?
神极其高超伟大,祂的作为人无法测透。人既如此有限,世事错综复杂,未明个中真相时,实不直太早作出定论,以免犯了以偏盖全之弊。
祈祷 全能的神,祢的作为是我所测不透的,求助我不作幼稚无知的定论。
约伯记 第十三章
与神理论(十三1~28)
约伯先对他的三个朋友所讲的作了一个总结,然后转向神,向祂讨个公道。
·责友妄言(1~12)──约伯对朋友的表现十分失望。他说他们是无用的医生,所讲的不过是缺乏事实根据的一派胡言。他们自命是维护神公义的人,实则强词夺理和谄媚神。所以约伯劝他们要小心说话,免得干犯神怒。接着又指出他们以为所讲的是金科玉律,实则是炉灰的箴言,毫无价值。
·请友闭嘴(13~19)──约伯在失望之余不禁作出非常不客气的请求,请朋友高抬贵手,不要用言语烦他,使他可以同神理论。他要到神面前辩白,这是他唯一的希望(第15节有译作“他虽杀我,我仍信靠他”,同是表达希望),并且他自愿承担一切后果,因他持定神的全能与公义。
·求神两件事(20~28)──约伯求神不再责打及惊吓他,使他可以和神好好地谈论,令他的受苦原因可以水落石出。他无缘无故受此大难(28),实在心有不甘,他只想知道是为了甚么。是不是因幼年的罪?约伯认为他虽不住呼求,但神始终避而不答(24),这是他最难受的了。
约伯对神的信心实在值得我们效法,他宁愿为辩白自己的冤情死在神手中。他相信神是公义的,又是全能全知的,一定知道他受苦的原因。他受苦不可能因罪,但真正原因是甚么呢?神又不答。如果有一日我们也落在约伯的处境,呼天不应,唤地不灵,我们仍信神吗?
祈祷 神啊,当世上没有一个人了解我的时候,祢仍了解我,我的指望在乎祢。
──《新旧约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