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王纪上 第十八章
密室(十八1~15)
记得曾经有过一出由小说改编而成的电影,内容讲及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个基督徒家庭如何排除万难的去保护纳粹党所追杀的犹太人,他们把犹太人都藏在一个“密室”中,以利亚的经历实在与此有点相似。
·寻找(1~6)──这旱灾维持了三年之久,终于影响到亚哈,他的牲畜因为没有青草而面临死亡,亚哈惟有吩咐家宰俄巴底分两路寻找牲畜的粮草,这时候神才吩咐以利亚去见亚哈。亚哈虽然罪大恶极(甚至容让王后耶洗别残杀耶和华的先知,也怪不得以利亚要躲起来),不过他的家宰俄巴底却是个敬畏神的人,他曾经秘密的把耶和华的先知藏起来,至能逃过耶洗别的屠杀。
·遇见(7~15)──亚哈一心只为找水源,却想不到解决旱灾之法并不在此。俄巴庇在路上遇见以利亚──唯一可以解决旱灾的人,以利亚叫他告诉亚哈自己所在的地方,然而俄巴底深深知道神必不容亚哈杀害以利亚,并会把他提到不知名的地方去,那时亚哈找不着先知就会责怪自己的了。
俄巴底的担忧其实并不多余,因他从前曾收藏起耶和华的先知,不让王后杀害。然而以利亚并没有打算离去,先知或许不知道俄巴底曾做的事,可是这些都在神的记录之中,神会亲自报答那些默然事奉的人的,那些要得人赏赐的人,就只能得到人的赞赏罢了。
祈祷 求神叫我不要因为人的赞赏而失去从天上而来的奖赏。
迦密山之役(十八16~40)
·执迷不悟(16~25)──亚哈见到以利亚就禁不住大兴问罪之师:“使以色列遭灾的就是你么?”他根本没有想到使以色列人受苦的其实全是自己的罪,他带领以色列人犯罪,离开真神改敬拜巴力。以色列人也执迷不悟,先知要他们立定心意:决定随从偶像或真神?可是百姓却一言不发,这样就开姶了迦密山上的决战,以利亚和巴力先知各自预备献祭的牛,却不点火,为要看看哪一位是真神──当然那降下火焚烧祭物的就是了。
·巴力先知(26~29)──巴力先知首先开始献祭的仪式,可是从早上到中午一点动静也没有,以利亚提醒(其实是讽刺)他们,巴力可能正在走路、默想,甚至睡着,所以要大声一点才行。可是任凭巴力先知怎样呼天抢地,甚至用刀枪刺自己的身体,巴力始终只是一尊偶像,一动也不动,有人以为行功德就可得神的喜悦,这只不过是偶像的要求吧了。
·真神先知(30~40)──继而轮到以利亚了。他首先重修已毁坏的祭坛,这举动很有意思,提醒以色列人耶和华本来就是以色列的神,然后用水倒在祭物之上三次之多,甚至满至水流出坛外,这似乎是先知要增加难度来叫人相信以下是千真万确的神迹,以利亚没有大声喊叫,也没有刺自己的身体,只向神祷告:“耶和华啊,求你今日使人知道你是以色列的神。”其后天上果然降下大火,不但烧去祭物,连水也被蒸发去了,百姓才如梦初醒,知道巴力先知一直欺骗他们。
偶像与真神不同的地方,就是偶像永远只是不能移动的偶像,跟随的人只会浪费时间,而真神却是永远活着,又赐人生命,听人微声祷告的神。
祈祷 求神赐下敏感的心,体会我主的真实。
一小片云(十八41~46)
思想 我可以在任何微少的事上看到神,并且感谢祂吗?
在商界中,我们称那些对社会经济情况了如指掌,深明市场供求之道,又善于运用资金的商人为有“生意眼光”,因为他们独具慧眼,可以看透其他人忽略的地方。一个有“属灵眼光”的人,又可以看透甚么呢?
迦密山上大胜之后,以利亚告诉亚哈可以吃喝了,因为他听到大雨要来的响声,以利亚听到雷声吗?若是雷声,亚哈当然也会听到,不过以利亚所听到的,却是神的应许,神要降雨下来,这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听到”的声音,只有属灵的人才能体会神的心意。
神应许只有以利亚祷告雨才会下来,以利亚就开始祷告,并且一面吩咐仆人走到高岗向海观看,仆人来回走了六次都没有看见甚么,天空还是晴朗的,没有半点下雨的迹象。第七次回来,仆人还是失望而回,虽然看见天上多了一小片云,不过无论如何,这都不足够做成大雨。仆人看见的只是一小片云,以利亚却看到神的大能,神就快要施展大能降下雨来,这是因为他有属灵的眼目,于是就叫亚哈赶快上路,免被大雨挡路,果然大雨在霎时间就降下了。
属灵人有敏感的眼目和耳朵,能分辨出神的声音和作为,这并不是甚么神秘力量,只要我们“心意更新而变化”就可“察验何为神的善良、纯全可喜悦的旨意。”(罗十二2)。
祈祷 求神赐下属灵的眼目,好察验神的心思。
列王纪上 第十九章
疲倦的身心(十九1~8)
思想 你灵性低沉是否一定因为疲劳的缘故?请思想真正使你疲倦的原因。
迦密山上之役耶洗别并不在场,亚哈把事情的始末告诉她后,耶洗别自然勃然大怒,因为以利亚不但杀了巴力先知,而且更“亵渎”了她所敬拜的巴力。
·追杀(1~2)──也很难怪耶洗别忿怒,因为巴力是她从小就敬拜的偶像。但亚哈却明显是执迷不悟,虽然亲眼看过神迹,还是不信,且容让耶洗别追杀神的先知。
·逃命(3~8)──很难相信刚成了英雄的以利亚,现在要落荒而逃的去躲避耶洗别的追杀。颓丧的以利亚赶了一天的路后,竟然放弃了而改向神求死,为甚么一个属灵人,英雄也会如此表现?
我们要知道人都有软弱的时刻,包括了身体和心灵上的软弱。以利亚在迦密山上固然是战胜了一场属灵的争战,但却不能保证肉身上的安全,这令他大大的气馁;再加上赶了一天的路程,增添了他身体的疲乏和痛苦,在身体、心灵都疲倦下,一切都好像变得穷途末路了,惟有一死以求得到解脱。
这时候以利亚最需要甚么?找团契导师来辅导吗?让长者来鼓励吗?参加培灵奋兴会吗?这大概是我们对灵性低落者的法宝吧?但是以利亚最需要的是身体、心灵的休息,神就让他好好的休息了两天。
在这个节拍快速的社会中,我们恐怕也渐渐忘记了“安息日”的真义了。
祈祷 求主让我在忙碌的生活中,可以在主里得着安息。
只剩一个(十九9~14)
经过足够的休息后,以利亚体力开始恢复,现在是时候解决心灵的问题了……。
·孤单(9~10)──最令人气馁的,莫过于在努力工作之后,才发觉所做的全无果效,所尽的努力竟是白费。以利亚满以为迦密山上的胜利,总可以令以色列人回转归向神吧,可是这些人不但没有改变,而且还要倒过来取自己的性命!这一刻真正使他感觉到天地之间再没有人与自己感同身受了。令人最难过的,就是发觉只有自己一个人在大发热心,其他人总是动也不动。孤军作战的感觉不知成了多少弟兄姊妹倒下的致命伤。
·同在(11~14)──神的显现,是以利亚属灵高峰的经验,纵使人人都在对抗他,但最低限度还有神的同在啊!耶和华显现之时虽然是天崩地裂,狂风大作,但耶和华却不在风中;又有火出现,但耶和华也不在火中,耶和华却以意想不到微小的声音向以利亚说话。神固然是高高在上,超越万有,对以利亚的灵性问题,大可以惊天动地的声音来教训他,可是神却以微弱的声音向他说话,听他的申诉。
许多时候,我们会对灵性软弱者,施以审判式“辅导”,自己就如高高在上的权威,这样我们无疑是断了以后要来求帮助的路。人都知道自己犯了错,根本不用你来证实,他只要求你来听,且用微弱的声音同情他。
祈祷 求神叫我在事奉中不感到孤单。
尚有七千(十九15~21)
·七千无名英雄(15~18)──以利亚的问题完全在于事奉上感到孤单,这大概也是我们在事奉中常发生的问题,我们常错觉地以为世上根本没有人能明白我们的难处。然而神答复以利亚,尚有七千个无名英雄没有归向巴力,他并不孤单。
经过神亲自的“辅导”后,以利亚已回复信心,神就差遣他做三件事,都是为了惩罚亚哈家而作的。
神吩咐以利亚做的三件事:膏立哈薛为亚兰王,膏耶户作以色列王,又膏以利沙作先知继承人;这三个人日后使亚哈家族走上覆亡之路(参二十二29~37;王下十6~11)。
·呼召以利沙(19~21)──以利沙出身于一个不错的家庭(有十二对牛,算是中上阶层了),以利亚将外衣(即皮衣,乃先知的标志)披在以利沙身上,这大概是先知呼召人的方式吧。以利沙明显知道以利亚的意思,于是他没有推辞,且甘愿离开安定的生活去跟随先知事奉神,他只要求先向父母道别。从中文的翻译看来,先知以利亚似乎大不高兴以利沙的请求,但事实上20节可译成:“你去吧,可要回来,因为我向你作了甚么,你总要记得。”(吕振中译本)这样就较合理得多,也说明神呼召人并没有叫人忽略家庭。以利沙回家,向父母道别,也宰了牛请客向亲友话别,然后就踏上这条蒙召的路。
祈祷 求神也呼召我的家人,使他们亦可认识并跟随祢。
列王纪上 第二十章
再一次的机会(二十1~15)
亚哈虽然屡次受到警告仍执迷不悟,加上又有神大能的显现,他亦无动于衷,但神仍然再给他一次机会。
·宣战(1~7)──便哈达是亚兰王的称号,而不是他的名字。三十二个王大概包括了一些族长、首领等,是一队庞大的军队,亚哈实在无法抵抗。亚兰王首先派使者到以色列招降,条件就是:金银财宝和最美的妻子女儿都送上来。亚哈别无选择,只有答应。大概亚兰王见如此容易就贪得无厌,竟然再派使者来,并且亲自搜掠亚哈和臣仆的家,务求把一切财宝都要拿去。
·反抗(8~12)──这样的要求实在过分,亚哈当然不能答应,经过与长老商议后,就断言拒绝了亚兰王。这情形之下,战争无法避免的一触即发,然而亚兰王竟仍希望不需动用一兵一卒就可得到这些利益,他再派使者来恐吓说:“要将撒马利亚夷为平地,亚哈一向亦非善类,也大胆的回敬使者说:“真正的战士不在战前吹牛,而是在战后夸口。”(现代中文译本)这话落在亚兰王的耳朵,战事随即发生了。
·迎战(13~15)──亚哈实在没有把握打胜,只是拼死一战而已,纵然亚哈罪大恶极,神仍给他一次机会,让他在战争中得胜,好让他知道神仍给他回转的机会。
神安排了二百三十二个“少年人”,加上亚哈的七千大军,就向敌人杀去。亚哈有没有把握神给予的机会呢?
祈祷 求神助我在少年时就能专心归向你,免致后悔莫及。
山神(二十16~34)
思想 神是无所不在的,在你犯过错时,有意识到祂也在那里吗?
亚哈的军队本来就是势孤力弱,不足以威胁亚兰大军的,但现在有耶和华同在,亚兰人就大祸临头了。
·骄兵(16~21)──当以色列军队杀入亚兰营中时,亚兰王和三十二个王还在大吃大喝,大概他们认为自己军力强大,大可谈笑用兵地把以色列人打败,竟还以为那二百三十二个少年人是来求和的呢!他们做梦也想不到以色列人竟敢犯险,先来进攻。少年人开始杀敌后,亚兰人才如梦初醒,不过为时已晚。既没有充分的迎战准备,便一时军心大乱了。在各人争相逃跑之际,以色列大军趁机追赶而至。
·迷信(22~25)──亚兰王从优势落败,自然心有不甘,却没有检讨失败的原因,就认为是以色列的神帮助他们,不过这神只是山神,只要在平原争战,他们的神就无法施其技了。于是再度招兵买马,准备与以色列人在平原上继续交锋。
·再战(26~34)──以色列军与亚兰军队比较之下,实在是小巫见大巫,以色列人只像两小群羊羔,而亚兰人却遍满平原,两军再战,以色列人竟然再次以少胜多,杀了亚兰十万步兵,还有许多人在逃亡中被杀。这次的胜利并不是亚哈的勇力,这次战争已不是一场普通的争战,而是一场属灵的争战,神要叫这些迷信的外邦人知道,祂是真神,不是山神,也不是平原的神,而是宇宙万物的主宰。
亚兰人出降,亚哈却恩待亚兰王,结果放虎归山,后患无穷。
祈祷 求主叫我在生活中真知道祢是无所不在的。
纵敌(二十35~43)
亚哈没有意识到这是一场属灵的争战,所以轻易放过亚兰王,以后他就要自食其果了。
·警告(35~40)──先知的一个门徒出现,显示出先知团体的存在(以利亚也呼召了以利沙跟随他),这种先知团体在当时极为盛行(参王下二3、5),这个先知的门徒,(原文是先知的儿子,表示他也是个先知),以极奇怪的方式来传达神的说话:他叫同伴打他,同伴不肯打他,就被狮子咬死了,然后他再遇到另一个人,又叫那人打他,这个人倒老实不客气地打了先知的门徒一顿,使他受了伤。先知就改装(大概脱下他的先知标记──皮外衣吧)等候王经过。
当王经过时,先知就向王申诉:有人要他看守一个战俘(当时还在战场上),声明若让战俘逃脱了必要以性命或一他连得银子来补偿,现在战俘在混乱中失去了,这情形下任何人都会判决,既然是自己同意的就要遵守判决,亚哈也是如此答复。
·后患(41~43)──先知要听的正是这句说话,这种手法就如先知拿单指出大卫犯罪时一样(参撒下十二1~6),先知把伪装除去,王就认出他是先知;先知立时向他说出,因为他把敌人放走一事,引至以后敌人要来消灭以色列人的危难。
神要我们消灭一切的战俘吗?别忘记这已经是一场属灵的战争,亚哈纵敌就如那个把污鬼赶出、又打扫干净的人,以后污鬼要再来,情况就比从前更坏了,因为这个人没有悔过而接待基督呢!(路十一24~26)
祈祷 求神助我在世有力量得胜这场属灵战争。
──《新旧约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