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读经】列王纪上 第十二 - 十四章(2025.02.07)

【每日读经】列王纪上 第十二 - 十四章(2025.02.07)

2025-02-07
浏览量:233

psa


列王纪上 第十二章

 

老少之间(十二115

思想 我们这一代的人已逐渐遗失了昔日那种尊重长辈的传统美德了,你可有随波逐流呢?


  常听人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因为长辈人生经验丰富,许多我们不知所措的问题凭着他们的处世经验,往往都能迎刃而解。

 ·要求(1~5)──所罗门驾崩,王子罗波安登位,北面的支派要求罗波安往示剑会谈。大卫也曾经过类似的会议才得到各支派长老的公认,可以统一南北(撒下五1~5)。这次以色列人推举了耶罗波安作谈判代表,都是希望结束所罗门时代的劳苦生活。

 ·元老派(6~7)──前朝的元老派经历了所罗门年年大兴土木之情况,眼看百姓的劳苦,深觉现在好应该是休养生息的时候,就建议罗波安一改前朝作风,倒过来好好对待百姓。

 ·少壮派(8~11)──倒过来服事百姓?初生之犊的罗波安根本尚未尝过民间疾苦,当然不容易接受,于是就改与一班“青梅竹马”的兄弟商议。少年人始终是年少气盛,缺乏经验,他们竟然提议以铁腕政策来治理百姓,加重他们的负担,好让他们知道君王的厉害。

 ·结果(12~15)──罗波安果然照少壮派的意思向百姓宣告。罗波安为此就要失去十个支派对他的忠心了。

  当然长辈的意见不一定都全对,然而却是值得考虑的,一方面表示对他们的尊重;另一方面,以他们处世的经验肯定对我们有所帮助,所以许多地方也值得我们借镜。


祈祷 求主使我看见这些如云彩的见证人,让我也效法他们跟随祢的脚踪。

 

分裂(十二1624

思想 你是否愿放下成见与别人合一,还是坚持己见以弄至不欢而散?


  以色列人其实早已存在着南北不和的危机,远至扫罗登基时,已有一群“匪徒”不合作(这里的匪徒不是指一般盗贼,而是指到背叛者,大卫时代的背叛者示巴也被称为匪徒,参撒上十27;撒下二十1)。大卫在希伯仑作犹大王七年后,才迁都至较北的耶路撒冷(一方面是神所指定的圣地,另一方面,在政治上也方便统一北方),那时,以色列人才稍为开始统一。所罗门王既大兴土木,百姓负担就变得沉重了,当然希望有喘息的机会,可惜事与愿违,于是分裂就一触即发。

 ·分裂(16~19)──北面的十个支派目睹不识世故的罗波安难成大器,于是一窝蜂的叫嚣背叛,罗波安还不明白事态严重,竟然派掌管服苦役的长官亚多兰往以色列人那里处理此事,可怜他就被活活的打死了。至此罗波安才如梦初醒,急忙逃回耶路撒冷。

 ·用武(20~24)──十个支派(以后称为以色列)就拥立耶罗波安为王,以色列人从此正式分裂,南面的罗波安对以色列此举十分忿怒,匆匆召集了十八万大军,准备以武力将北方属土抢回,就在这时候神差遣先知示玛雅说出这事乃出于神,任何人都无法改变,才阻止了一场兄弟相残的屠杀。

  罗波安根本没看到问题的出处,他们仍然坚持己见,可以说是一错再错的表现。事实上没有国民会喜欢国家分裂的,若罗波安能及时接纳北方的要求,相信局势不会如此,可惜他为了面子问题,结果就做成了国家更深的裂痕,最后导致不能挽回。


祈祷 求主让我们能同心合意的兴旺福音,放下成见,做福人群。

 

重蹈覆辙(十二2533

  虽然北方(以色列国)因不满罗波安的愚昧而争取独立,但究竟也是同出一源,又同是敬拜耶和华的兄弟,难免有一天会复合;这正是耶罗波安所担忧的,本来复合是好事,不过身在高位却突然失去一切,自然难于接受,于是耶罗波安就开始进行他巩固权力的计划。

 ·恐惧(25~27)──耶罗波安的疑虑是正常的,他本来就非王族出身,无权继承王位,谁晓得有一天以色列人会否归回大卫家族呢!自然地,他要设法避免此事的发生,可惜他并非循政制改革,也不以仁义服天下,却从宗教入手。

 ·筹算(28~33)──耶罗波安造了两只金牛犊,一只放在北面的但,一只放在南面的伯特利,好“方便”百姓,不用再南下到耶路撒冷去敬拜。其实耶罗波安是恐怕百姓与南方(以后称犹大国)接触多了,终有一天会投到犹大的怀抱。不但如此,耶罗波安更进一步的进行“宗教改革”,起用不属利未支派的人作祭司,又自立八月十五日为节期(大概就是收割节,惯常的日期为七月中旬。这样的改革,是为了与犹大进一步分离,以致百姓可以渐渐忘记犹大,专心留在以色列。谁知耶罗波安的筹算,倒使自己和百姓触犯了十诫的第二条而陷在罪中。

  人人都会为自己筹算(神没有叫我们听天尤命),但筹算是否合神的心意才是重要的问题。


祈祷 求神教我在计划、筹算中也寻求祢的旨意。



列王纪上 第十三章

 

两个警告(十三119

  教导的工作你可以说是容易,因为只要向人指出甚么是对错就可以了;另一方面教导却又是困难的,因为要以身作则,别人才会依从,可惜教导人的往往自己却未必能够完全实行。

 ·第一个警告(1~6)──正当耶罗波安大肆进行他的“宗教改革”时,神差遣了一个神人(即先知)来,那时耶罗波安正向自己所设的金牛犊烧香,神人就宣告神的警告:南方将有一王,要上来毁灭这邱坛和祭司;又设下一个预兆,就是这坛必要破裂,灰要倾散。耶罗波安心里当然明白这是甚么一回事,不过他的怒气盖过了惧怕,于是就伸手下令捉拿神人,立时他的手僵硬了,坛也突然破裂,灰也撒满地上,神人的预兆迅速应验了。

 ·另一个警告(7~10)──耶罗波安知道这神人不能得罪,就使出了贿赂的手段,大概他希望贿赂可以使神人收回咒诅吧,然而神早已警告神人不可留下吃饭,甚至不可走原路回去,于是神人遵神吩咐离去,没有留下。

 ·试探(11~19)──有一个老先知追上神人要留他吃饭,神人推辞了,老先知竟然说谎,说是神吩咐他接待神人,神人不察跌入试探,跟随老先知去了……。

  耶稣说:“绊倒人的事是免不了的”(路十七1),这说话在现今的世代来得更真确。因为世界的试探、引诱层出不穷,甚至有冒名欺骗信徒的,我们若不小心分辨,就会跌倒了。


祈祷 求神赐我属灵的眼目,好分辨真假。

 

冤枉?(十三2034

思想 基督徒常被人形容为不问世事的一群,我可曾有为社会不公义之事发言?


  “不如者不罪”这话尚且算是天公地道,可惜人往往却是明知故犯呢!

  老先知欺骗神人跟他回家吃喝,席间有神的话临到神人,结果他因违反了神的吩咐而客死异乡。这事冤枉吗?

  问题都出在老先知身上,他欺骗神人的用意是甚么,圣经没有明确表示,大概他是要证实神人所说有关祭坛的预言吧!不过他既是先知,必定知道神吩咐的严重性,他还是要明知故犯,其实我们何尝不是经常明知故犯的得罪神!

  神人既然是先知,为甚么不能分辨神的说话呢?这真是令人大惑不解!老先知既听说神人被狮子咬死,就把神人安葬,还表现得很伤痛,这是假慈悲吗?老先知大概无意杀害神人,可是却间接成了凶手,此时他才醒觉到这是神的惩罚,神所说的话句句都要应验,老先知哀哭,一方面是为自己的愚昧,另一方面他知道神对以色列国的审判必会临到,也意味着自己的惩罚也快要来到,因为犯罪的,神必追讨。

  耶罗波安曾经受到警告,而且先前曾有预兆说明神说话的真确,甚至神人的遭害都足以为戒,可惜耶罗波安却仍我行我素,根本没有珍惜神给的恩赐和交托他的十个支派,他是明知故犯,实在不能叫冤枉了。

  也许我们的确会为这神人感到不值,然而我们要相信神在此事上的处理是公平的。


祈祷 求神帮助我有更稳固的圣经根基去面对社会的不公义事。



列王纪上 第十四章

 

下场(十四120

 ·求问(1~5)──耶罗波安的儿子病了,由于病得不轻,致医生也没有多大把握治愈他(当然我们要明白,那时的医术怎样也不会比现在高明),当人束手无策时,往往就是神的开始,于是耶罗波安就提议找耶和华的先知。在他心目中又有哪一个先知比以往曾向他报喜讯的亚希雅更好呢?耶罗波安没有亲自去找先知,他既然不许百姓南下,如果自己南下岂不正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故此他就叫妻子伪装成平民,只带普通的见面礼物去见先知,恐怕先知认出身分,又宣告不利的消息。这实在显出耶罗波安作贼心虚。

  然而更可笑的是神早已告诉老眼昏花、看不清楚的亚希雅,耶罗波安的妻子会来。人犯罪后总会千方百计去掩饰过错,不敢面对自己的罪,可是这只会欲盖弥彰,因为在神面前一切都不能隐瞒。

 ·答复(6~16)──先知一听到耶罗波安妻子的脚步声,不待她开口,就再次重申神的审判:因为耶罗波安不忠,铸造偶像,带领百姓犯罪,故此耶罗波安家族将遭灭门之祸,而他生病的儿子当然是难逃厄运的了。

 ·下场(17~20)──果然,耶罗波安的妻子一踏足家门儿子就死了,然而这只是噩梦的开始,以色列人从此便走上灭亡之路。


祈祷 求神赦免我一切隐而未现之罪,并求圣灵赐下悔过之心,好叫我永不再落在罪恶之中。

 

同一命运(十四2131

  北面以色列国在耶罗波安的“宗教改革”之下,很快就离开真神,转向偶像和走向衰亡之路了。南面犹大国在失去半壁江山后,罗波安照理应该痛定思痛,好好的管理国家,加一把劲才是。

 ·遗祸(21~24)──尽管犹大国只有一个支派,然而这却是个得天独厚的地方,因为这里有神所命定的圣城耶路撒冷;可是罗波安并没有汲取过往教训去好好保守神圣之地,反而离开神效法外邦人敬拜偶像,甚至有娈童(男妓,迦南宗教的产品)的设立。大概因为罗波安的母亲把亚扪人的偶像也带来犹大地,这可以算得上是所罗门的遗祸之一。

 ·教训(25~31)──一个离开真神的国家会变得怎样(圣经常用“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来形容人的败坏)?所罗门时代以色列人曾显赫一时,随着敬拜偶像之风而带来了国家分裂,以前曾年年进贡的友国,现在竟成为敌人。最先侵扰犹大国的是埃及人,他们甚至攻陷了耶路撒冷,夺去所罗门所做的金盾牌。这不是因为他们离开神而带来的祸患吗?

  虽然如此,罗波安还是没有悔改,可见人心的刚硬。若没有圣灵的感动,相信人是不易回转的。


祈祷 求忠心的圣灵不间断的提醒我,致能在每天的读经生活中汲取前人的失败教训,并以信心走前面的路。


──《新旧约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