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读经】撒母耳记下 第二十四章 - 列王记上 第二章(2025.02.03)

【每日读经】撒母耳记下 第二十四章 - 列王记上 第二章(2025.02.03)

2025-02-03
浏览量:224

psa


撒母耳记下 第二十四章

 

愿落在耶和华手中(二十四114

  数点百姓的事干犯神的怒气,试思想下列几个问题,从而领会其中的原因。

  1. 神为何向以色列人发怒?又为何激动大卫去数点百姓,藉此降罪于他?神发怒的最主要原因可能是因为以色列及犹大全家仍未完全归向神,他们一向的表现是贪生怕死、忘恩负义的。至于祂激动大卫的事,在历代志上二十一章指出其实是撒但激动大卫,因此我们可推断出神因向以色列人发怒,便准许撒但去激动大卫兴起不合神心意的念头,可见每一件事临到我们身上都是先得神允准的。

  2. 在数点百姓数目一事上大卫究竟犯了何罪?我们最少可列举两大理由证明他是干犯了神:

    神应许使亚伯拉罕的子孙如天上星、地上沙般无数,大卫竟私自核算人口,违背了神的心意;

    大卫数点民众,显然出于骄傲的心,炫耀他国家的强盛与及国民之多。后人推断,若拿刀的勇士有一百三十万的话(9),全国人民至少有六百万,在当时实在是一等强国。

  3. 大卫为何愿落在耶和华手里?神差先知指出大卫的不是,并列出三项灾难由他选择──饥荒、争战和瘟疫,大卫作了明智的抉择,表示只愿落在耶和华手中──因祂有丰盛的怜悯。


思想 如果你是大卫,你对神的怒气会有何反应?又会如何作出选择?

 

神与人和好(二十四1525

  耶和华降瘟疫予以色列人,击杀他们七万人(15),神的刑罚是严厉的,祂原本的心意是要毁灭耶路撒冷;然而到最后关头,祂却显出慈悲和怜悯,吩咐天使停手(16)。最后耶和华垂听国民所求,恢复神和人的交通。能够止息灾祸的蔓延,最主要的当然是神在威严中,仍有说不尽的慈爱,然而我们不容忽视,大卫有其取悦神的地方:

  1. 大卫逼切认罪悔改,愿意承担一切后果,不将责任推卸到别人身上,这表现是神所喜悦的。做错事有时是难免的,只要肯承认,肯负责任,肯回转,神便会看为宝贵。错而能改,善莫大焉。

  2. 大卫诚意的赎罪:他谦卑领受先知的指示,立刻采取行动(19),亲身到亚劳拿的禾场,以君王的身分,亲访一位耶布斯的遗民──老农夫,证明他是真心悔改的。亚劳拿受宠若惊,乐意将禾场送出,并奉上祭牲、器皿、木柴等物。不过大卫不肯用白白得来的东西献予神(24),好证明他的虔诚。他所献的蒙悦纳,灾难立时止息,神再恢复与人相交。亚劳拿即阿珥楠(代上二十一21),这是神听人祷告的地方,也是所罗门建圣殿之处(代下三1)。


祈祷 求祢帮助我学习大卫有悔罪及承担后果的心。


3.jpg


列王纪上 第一章

 

晚节不保(一127

  无可否认,大卫是一个神所喜悦的人,不过这并不表示他是个完美的人,他一生可以说是功过参半。初登王位,收拾了分裂的国家之后不久就强夺人妻(撒下十一章);东征西讨,平定天下后,又生骄傲,数点百性得罪了神(撒下二十四章)。

 ·黄昏(1~4)──像其他年长的人一样,大卫年老时,生理上明显的衰弱了,大概就是中国人所说的“血气不足”吧,于是找来一个年轻女子亚比煞侍候他;对于朝政,大卫已是有心无力了,

 ·奈何(5~14)──大卫其中的一个儿子亚多尼雅,就趁机要自立为王,曾经跟随大卫的将军约押、祭司亚比亚他追随了他;另一方面祭司撒督、先知拿单等人却构成了另一股力量。朝代更替、朝野分党夺权之事,似乎自古就有,大卫纵然再精明,现在已是日暮黄昏,昔日的跟从者,都各为其主奔走了,可怜大卫还蒙在鼓里。

  正当亚多尼雅宴请群臣,有所企图时,拿单就教唆拔示巴去“提醒”大卫有关他曾应允立所罗门为王之事,而拿单则会在“适当”时机出现,证实她的话,一场权力斗争就此开始。

 ·战幔(15~27)──一切就照拿单的计划进行……。

  人到晚年,生理衰退是自然的,没有人可以扭转过来,只有属灵的生命还受支配,就让我们趁尚未衰败之日,好好装备自己,以致有强健的灵命,在衰败之时能坚守信心,不致晚节不保。


祈祷 求主浇灌我这幼嫩的属灵生命,使它能长大成人,合祢的心意!

 

神同在(一2840

  拿单与拔示巴企图拥立所罗门,所罗门是大卫与拔示巴的第二个儿子,圣经对他的评价是“耶和华也喜爱他”(撒下十二24),事实上,所罗门并没有参与这场宫廷的斗争,一切都是别人在推波助澜……。

 ·誓言(28~31)──经过拔示巴的“提醒”,及先知拿单的“及时”出现,大卫果然没有食言,重新命定所罗门为储君,我们对大卫“以前”的誓言已无可考据,不过大卫宠爱拔示巴,曾经有这样的承诺也不足为奇。

 ·膏立(32~35)──表面看来,大卫好像是任人摆布,不过他却作了一个当机立断的决定:立刻吩咐祭司撒督膏立所罗门,以免夜长梦多。膏立的地点是在基训,原因就是会幕就在那里(39;“帐幕”即会幕)。以后,君王的膏立都是在圣殿里进行的,是要显示君王乃神所属意的。

 ·祝祷(36~40)──几经扰攘,所罗门就在一片角声、欢呼声中登上宝座。自有人类历史以来勾心斗角便存在于人与人之间了,在现实社会中何尝不是一样?然而,事情就真的是如此糟吗?留意比拿雅的祝祷:神岂不在整件事中看顾、参与?若不是有神同在,所罗门岂能靠人的安排而得以作王?试想我们劳碌一生,若不是有神同在,还不是徒然吗?


思想 我知道神的心意吗?怎样知道呢?请列举你的方法来。

 

赦罪之恩(一4153

  亚多尼雅是一个很晓得运用手段的人,先是游说约押及亚比亚他加盟,接着又大宴群臣,一时声势大增,当然他本身亦有一定的条件,才可如此弄权,其中的一样“本钱”就是容貌俊美(一6)。

 ·坏消息(41~48)──这边厢,亚多尼雅与群臣欢宴,相信场面必定甚为热闹,一片喧哗;可是却遮盖不了城东那边厢传来的角声、欢呼声。在这个“安定繁荣”的时刻,很虽想象会有甚么坏消息,约押也是这样想;可是约拿单这个通风报讯者(撒下十五27~28、36,十七17)传来的却是个坏消息:大卫已膏立所罗门为王了!刚才群臣欢宴的声音,立刻变成丧钟。亚多尼雅、约押等做梦也想不到苦心积虑的计划,竟然落得如此收场,若不是出于神,人可作甚么?

 ·宽恕(49~53)──坏消息传来,那些心亏的当然四散奔逃。为首的亚多尼雅见大势已去,恐怕所罗门大兴问罪之师,就跑去抓着祭坛的角(相信是在会幕的祭坛)。根据出埃及记二十一14所显示,这可能是当时犯法者的权宜之计,因为祭坛是极为圣洁的,不可随便动刀剑,所以亚多尼雅就希望借此避过所罗门的降罪,但是所罗门一语就道破亚多尼雅的幼稚行动,他能一生抓着坛角吗?我们可以一面犯罪,一面求赦免过活吗?若然我们能悔改,“连一根头发也不致落地”,否则行恶者必要灭亡。人谁无过?只要我们能认真的对付自己的罪,神不早就赦免了我们吗?


祈祷 求主帮助我对罪恶敏感。



列王纪上 第二章

 

先王之道(二112

  局势已定,大卫知道自己大限将至,故此召了爱子所罗门来作最后嘱咐。当人快要离世时,总是有许多事要交代的。曾经历过的成功、失败,可以成为后人的鉴戒;未报的恩惠,当然要后人铭记;至于一切的仇怨……。

 ·训勉(1~4)──大卫的一生实在称不上畅顺,反而有不少坎坷的遭遇:被扫罗追杀、犯奸淫后遭惩罚,甚至最后众叛亲离。不过在其中他却学会了只要遵行主道,就可“尽都亨通”。在逃亡时,大卫对神始终的依靠,在受罚时向神痛悔,这些都是大卫一生留下的成功经验,将要继位的所罗门正需要这“先王之道”,这也就是我们所需的“先贤之信”。

 ·恩怨(5~12)──有两个人,大卫特别吩咐所罗门要以“智慧”来对付的:

   将军约押,他虽然曾立下不少功劳,不过为了押尼珥曾在战场上杀死他兄弟亚撒黑一事,他就趁押尼珥与大卫立约,协助统一国土时谋害了他(参撒下二18~24,三12~39)。另外,亚玛撒在大卫王国面临分裂之际,曾当联络人的工作,稍一失误,就被约押杀了(撒下二十1~10)。

   另一个要对付的人是曾在大卫逃避押沙龙时,前倨后恭的小人示每(撒下十六5~8,十九16~23)。

  行不义的要惩戒,曾施恩惠的,当然要得赏赐,同样在逃避押沙龙时,巴西莱带来食物(撒下十七27~29),既是雪中送炭,自然要铭记于心,这就是先王之道──公义。公义的神又要求我们怎样呢?(参弥六8)


思想 在你的周围,可有人值得你学效呢?另一方面,你有否盼望将来自己能成为人所学效的对象呢?

 

自取灭亡(二1327

  亚多尼雅曾企图自立为王,可惜功败垂成,其时所罗门并没有计较以往的一切。可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大卫驾崩后,亚多尼雅又蠢蠢欲动了……。

 ·请求(13~18)──表面上这只是一个普通的要求:亚多尼雅想娶曾服侍大卫的女子亚比煞为妻,但问题在他“走后门”向拔示巴提出,一方面他可能仍觉有愧于所罗门;另一方面拔示巴乃所罗门之亲生母亲,他可能以为如此作必会加增说服力。无论如何,亚多尼雅已显出他的居心叵测:他直言对失去王位心有不甘!知错而没有悔改的人,只是暂时压抑而已,一旦罪性涌现便会重蹈覆辙。

 ·灭亡(19~25)──拔示巴没有怀疑亚多尼雅,就代他向所罗门提出要求。她心想这只是“一件小事”,难道作儿子的还会推辞?可是,聪明的所罗门一听就看出“小事”背后所隐藏的“大事”,若他轻易答应母亲的代求,以后岂不更使人有机可乘,连国土也要双手奉上?

  本来所罗门曾答应过不取亚多尼雅的性命,不过那完全在乎亚多尼雅能否洁身自爱;可惜他并没有把握重过新生的机会,再三的犯错,终于被杀,可谓咎由自取。

  一个重生的基督徒,已得到重过新生的机会,神已不计较以往,因为耶稣基督已替我们受了惩罚。但若我们不能好好的洁净自己,恐怕最终是自取灭亡,再次堕入罪的网罗里了。


祈祷 求主救我脱离一切的试探,并助我了解到底有哪些罪仍是我的软弱呢?

 

两个人的死亡(二2846

 ·第一个人(28~35)──亚多尼雅被杀后,他的附从者当然是风声鹤唳,继祭司亚比亚他被革职,矛头就指向约押。前次亚多尼雅抓着祭坛,似乎暂时避过大难,其后约押也学了这一套。果然,要求惩处约押的人不得要领,连比拿雅也不敢动手。抓着坛角就可免一死了吗?当然不会,最后他还是被就地正法。亚多尼雅可以暂免一死,并非凭着抓住祭坛不放;约押作恶,并不能靠一时的“敬虔”就可以神作盾牌。敬虔乃一生的操练,今日,教会中有不少“圣餐信徒”、“节日信徒”,甚至是“一生三次回教会的信徒”,他们只是一时的敬虔,只在急难时才想起神,与拜偶像又有何分别?

 ·第二个人(36~46)──没有证据证明示每也曾参与亚多尼雅一伙(虽然一8提及示每,不过相信示每只不过是一个普通名字,所罗门的十二个地方官之一也叫示每,四18),可以肯定的是他曾是大卫的对头,现在是城中的富户。所罗门禁止他出城,大概是防止他以财势联络自己的部族,趁朝中混乱谋反,起初示每还是乖乖的,不过三年后,他两个奴隶逃跑,利之所在,示每也顾不得那么多,结果亲自去追捕,因而违反禁令被杀。

  许多时候,当我们面对利益与顺服的抉择时,往往会被物质冲昏头脑而忘记了神的吩咐,结果陷在物欲的泥沼中不得脱身。


思想 在这崇尚物质的社会里,我可有不自觉的沉迷其中?


──《新旧约辅读》